近日,《舌尖上的中国3》强势回归,“器”排在首集“打头阵”,讲述了锅、刀、灶、案、笼、坛等器皿器具背后的故事,着实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却也别具匠心,一言以蔽之,即是:既近观食物之美,又远眺文化之源。
日常中,一般人们谈论美食都从“色香味”等维度来评价,甚少关注用于炊煮、盛放、进用、储藏美食的“器”。而事实上,所有的食物再精妙绝伦,它的源头也离不开灶、锅等食器和盛具。“舌尖3”用一集的篇幅来谈各类烹饪器具,讲述其制作工艺与发展流变,兼及使用者对这些器物的感情,可以说颇能引起广大厨师的共鸣,让普通观众既饱了眼福,也看到“门道”,足见团队考量之用心。
纵观第一集,尽管影片结构略显简单化、模块化,但瑕不掩瑜,在沿袭前两季节目风格、调性的同时,其以革故鼎新的精神,探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与食物的关系,尝试开拓新的主题方向。不得不说,“舌尖3”这样的回归精神可嘉,值得所有人为之点赞。
首先,它关注到了被时代呼唤的工匠精神。“器具”这一集,形式上是讲器具,但实质强调的是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说到铁锅,呈现的并不仅是一块铁皮,而是一种融注其中的更加厚重的东西,是三万六千锤锤打背后的人、情感与故事。节目通过镜头,还原了一个手制铁锅从选材到捶打成形再到开锅的全过程,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匠人们为了找寻最合适的制作原料上山下海,为了锻造成器而竭尽全力,能够沉得下来、守得住的精神气质,以及从古及今,匠心未变的历史永恒感。
其次,“舌尖3”的回归,在尝试讲述完整故事、强化食物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到技艺的衰微和传承,直击了当下传承人老龄化、后继无人、“人走技绝”的时代痛点,反思的是社会“真问题”。纪录片中,陕西名厨在弟子的问话中,意识到早年习得的陕菜手艺竟已濒临失传,专程请来自己年事已高的老师,重新见证该手艺的“复活”,从情节到场景,无不令人触动。
再次,“舌尖3”努力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浮出时间之海,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之勇气与理解之尊重。不难看出,制作团队在新一季另辟蹊径,已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从器具等崭新角度对饮食文化进行大胆合理的剖析和解读,追溯了从石器时代至今的华夏饮食习俗流传和变迁,揭示了中国人对“器”“道”“技”等的理解以及从古至今投射在烹饪工具、技艺上的智慧和奇思妙想,同时以细小的美食掌故串连起荡气回肠的中国历史,让节目内容更显厚重和深刻,也为观众留下回味的空间。正如导演骆永红所言,食物是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舌尖3”探索的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舌尖3”的宣传片中,有一句格外显眼的“金句”:爱是最好的调味品。相信“舌尖3”接下来将承载着制作团队的浓浓爱意,继续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场“走心”的文化视觉盛宴。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