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每天吃水煮蛋的习惯,它的烹饪方式较为方便快捷,是大众经常选择的日常营养补充品。不过,随着现代社会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鸡蛋中的“胆固醇”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
每天一个水煮蛋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它到底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杀手?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水煮蛋到底是不是心血管杀手,要看你怎么吃!
之所以有些人认为水煮蛋是心血管“杀手”,主要是因为每100g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在500-600mg之间。大家认为其胆固醇含量较高,若是大量进食,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然而,胆固醇升高之所以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胆固醇进入血管后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结合后形成脂类物质,脂类物质粘附在血管内膜上,损伤血管内膜细胞,造成血管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
要知道,胆固醇是哺乳类动物体内合成的脂质物质,参与细胞膜的形成,并且分解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类固醇激素等多种物质的原料,其本身不对身体造成危害。
胆固醇在机体内主要由神经系统控制肝脏代谢自主合成,其次是通过日常饮食摄取,且从食物中的摄取量通常不超过30%,在血液中的含量保持恒定,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人体肝脏合成量随之降低。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合理吃鸡蛋,并不会引起胆固醇升高,也不会对心血管造成伤害,所以,鸡蛋并非心血管的杀手。并且,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吃一颗水煮蛋,会引起健康人群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两者之间尚未发现必然关联。
但是已经确诊患有总胆固醇代谢异常类疾病人群,肝脏的基础代谢能力已经失常,对于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不能及时代谢出体外,应注意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
此类人群日常吃水煮蛋时,可以选择只吃蛋白补充蛋白质,对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蛋黄减少摄入量,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如果大量进食鸡蛋,确实有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对心血管造成伤害,使鸡蛋变成“心血管杀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水煮蛋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危害性较小,但是任何物质摄入过量,都可能造成身体负担,引起身体不适!
每周吃蛋超过这个数,小心缩短寿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0)》表明,健康成年人每周全蛋类食物的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00g-350g,每颗水煮蛋平均重50g-60g,即每周建议食用5-6个鸡蛋。
因为鸡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长时间消化,鸡蛋进入机体后需要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多种氨基酸和多肽,进入小肠后由小肠完全吸收和消化。如果每周吃超过6个鸡蛋,当心身体受到慢性伤害,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要知道,鸡蛋中蛋白质整体消化吸收时间在3-4小时,脂肪消化时间更是长达6-8小时,摄入过量鸡蛋后,在胃肠道内部的留存时间较长,影响其他食物的吸收和消化,使肠道功能负累,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鸡蛋中的蛋白质在小肠消化后,需要经过肾脏代谢出体外,长期过量吃鸡蛋,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不利于肾脏健康。
再加上鸡蛋中的含磷糖蛋白中含有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促进钙元素吸收的作用。不过,吃鸡蛋过多,摄入的磷超标,会影响脂蛋白形成,脂肪堆积在肝脏可能引起脂肪肝,损伤肝功能。
磷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等骨骼损伤。长期过量摄入磷,会引起血液中的钙离子代谢紊乱,损伤动脉血管,导致心脏出现功能性损伤,可能伴随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现象。
由此可见,长期过量吃鸡蛋可能损伤消化系统、肾脏、肝脏、心脏、骨骼等多个器官,日积月累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生存质量下降,缩短寿命。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建议每周吃5-6个鸡蛋,保障生命安全。
医生有话说
鸡蛋是日常性价比较高的食材,选择合理的食用方式和食用量有利于身体健康,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完整很重要,不建议单一依靠鸡蛋补充营养。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不建议盲目猜测病因,可根据具体疾病调整饮食,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参考文献
【1】.《北大团队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上海医药.2022-07-10【2】.《鸡蛋吃得对,心脏不受罪》.阳全.保健医苑.2021-04-05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