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总结:分子生物学家伍斯等人根据大量生物的16sRNA的对比结果分析,创立了三域分类学说:将生物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长久以来,“界”都是生物分类的最大阶元。这是由于人们过去对生物的认识局限于肉眼所见,因此将所有的生物全部划分为两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列文虎克最早的显微镜
随着显微镜的发现,一些微小的生物进入人们的视线。当时的学者依然沿用两界系统的分类方法,将衣藻、蓝藻等藻类、还有细菌仅因为拥有细胞壁便被划分在植物界。将变形虫、纤毛虫等划分至动物界。
变形虫:蓝色背景下的阿米巴原虫
不难发现过去这样的生物学分类方法的特点,是基于人为的对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观察后进行划分的,这样的理论统治了生物学一百多年。
衣藻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依据生物细胞的结构,即是否拥有完整的细胞核,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这两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也得到了生物学界的普遍认同。
来自:维基百科,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的对比
直到70年代末期这种分类方法才受到挑战。分子生物学家伍斯等人对许多生物的核糖体中的各种RNA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了生物中16sRNA保守程度高,各种不同的物种中都含有这种RNA,且其序列相似物种之间差别不大,可以通过其序列的相似性程度可以利用比对的方法建立进化树。
根据这一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极端嗜热菌、产甲烷菌等生物的16sRNA与其他细菌,且它们的特征也不相同,因此他们将原核生物分为两大类:古生菌、真细菌。后来他们创立了三域分类学说:将生物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界;古菌域包括古菌界;真核生物域中包含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来自:普通生物学第四版(陈阅增)
于是在二十世纪末期,界门纲目科属种之上又多了一个新的阶元:域。
回到问题的开始:细菌当然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啦。因为细菌属于细菌域,而动物界与植物界属于真核生物域之中的分类。
当然说细菌是微生物是正确的,但是微生物这一名称并非生物学中的分类的标准名称,而是一些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而病毒并不属于三域中的任何一域,因为三域学说针对的是细胞生物的分类,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的分类与细胞生物的分类又有所不同。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