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早年的凉糕
早年的呼和浩特每年一到夏季(农历五月初五),在单五节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做凉糕在第二天(单五)早上吃。这吃凉糕习俗就是从山西走西口传过来的。呼和浩特城乡老百姓做凉糕所用食材从当地取用,用做糕食材黄米来制作。故做好的凉糕叫黄米凉糕。
凉糕制作很简单,首先将黄米浸泡两三个小时,晚上把浸泡好的黄米倒入锅中熬成稠粥,然后用铁丝(铲子)把熬好的黄米稠粥铲出放在用粽叶铺好的案板或篇篇上,抹平,用切菜刀划成七八厘米大小的块,再用三节焦棍绑住一起,蘸上胭脂独成梅花状的红点,上面再散上粽叶(为提味),然后再把蘸冷水的毛巾或沙布盖上,第二天吃的时候,撩起湿毛巾和上面的粽叶,用铁丝铲一块或两块放碗里,倒上糖稀即可吃。
在市场上,进入夏季,为适应市民凉食口感,便出现应季食品卖凉糕的摊贩,这些卖凉糕的摊贩大多推个独轮车,上面放做好了凉糕,底下带一小水桶,坐在车旁不停地用银刷子在车上来回布拉,驱赶蚊虫,再就是不停地把散在凉糕上铺的毛巾取下在水桶里换一下水在铺在凉糕上来降温和保鲜。有的摊贩弄回些江米,熬熟和黄米分成上白下黄两种颜色,当地人称其为“金银糕”。今天市场上卖凉糕的已经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卖粽子,在宽巷子虽有卖凉糕的,但是大多数是江米凉糕,因为做好的凉糕未铺有粽叶子,所以无凉糕味。文曹建成2022年7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