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钟灵毓秀,如果来到云南旅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风景和美食都是不可辜负的重要一环。对于风景,泸沽湖碧水蓝天,白色的鸥水鸟更是像海面的点点白帆;丽江古城秀美静谧,彩云之南给人心灵上的洗涤和抚慰;苍山洱海,又见证了多少新人的婚纱和幸福的笑靥。关于风景的这一帧,云南绝对会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极致体验。
在美食方面,云南也绝对不会让游客失望。从安静小山村的第一缕清晨的炊烟起,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就争相跃入人们的视线,一碗过桥米线打开云南人民一整天的味蕾,酸辣的佐料伴着各式配菜和按着个人喜好放入的肉,米粉有嚼劲,非常地劲道。中午的傣族手抓饭满足了游客对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而晚饭,人们大多会在太阳还未下山之前砍来新鲜的竹节,在缓缓蒸腾出的水汽中,米饭和竹筒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勾起人们肚里的馋虫。
云南得天独厚,不管是美食还是风景都算得上国内旅游业的翘楚,针对和其他地区迥然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美食,出现了“云南十八怪”的说法。其中,饵块就是十八怪中的一怪。在云南众多佳肴中,多的是大菜和硬菜,因此,饵块相对而言就是比较小巧精致的美食了,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简单的大米,虽然说大米我们每日都吃,但是显然云南的人们将大米吃出了新的花样。
一、饵块的历史
饵块是云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道小食,昆明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就习惯将饵块烤着吃,关于这个奇特的吃法,就要从饵块的起源讲起了。在旧时,饵块并不叫做饵块,因为是用蒸熟的大米舂过之后制作的,所以人们根据外形称其为粑粑。当时的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挑着货物走街串巷地卖,有一位卖货郎途径昆明,看见城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农民甚至张口大骂,有的小孩被抱在母亲的手里张着嘴大哭。卖货郎百思不得其解,几经询问后才得知,前几日,当地的衙门突然起火,原因不明。知府却发了雷霆之怒,认为是百姓们不老实,故意捣乱才放火烧了衙门,于是下了禁令,全城三月内禁止使用生火做饭。
这下就犯了众怒了,不让生火做饭,大家吃什么呢?卖货郎计上心来,他召来百姓们商量了一通,最后大家都眉开眼笑地回家了。回到家之后,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架起了炉子,烤制饵块食用,知府看到了,气更是不打一出来,他随手揪住一个路人的衣服,质问他为何要违反他的禁令。可是路人委屈地说,您是说了不准生火做饭,可是您并没有说不准烤粑粑啊。于是这种奇特的吃法就流传了下来,至今的昆明人,都还在沿用这种吃法。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清初的时候,吴三桂的大军南下云南,明廷的小皇帝仓皇西逃。当时反清的人护送小皇帝来到腾冲,一行人一路奔波劳苦,又饿又累,敲开了当地一户人家的门。主人一看皇帝都饿成这样了,就连忙炒了一盘饵块进献,饿得不行的一群人如获至宝,很快就吃完了,小皇帝对此满口夸赞,称是这一盘炒饵块救了他的性命。
二、饵块的发展
饵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饵的演变。
关于饵块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时任黄门令的史游在他的名著《急就篇》当中就提到了饵块这一食物,著名历史学家颜师古还为此书进行过点注的工作,在这本书中,颜师古有曰:“溲米面蒸之则为饵”,可见最早的饵块是用水将米浸泡之后蒸熟,再将蒸熟的米饭按压成糊,这就是最早的饵。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对饵有了进一步的加工,先将米捣碎,在米蒸熟之后,再将其舂成面团的形状。
发展到现在,饵块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从大米的选择到使用工具的改进,无不彰显着云南人们对食物的精通。首先要选取黏性较高的香米,将其浸泡数日之后放入饭甑,大概蒸至六七成熟的时候,倒入特定的容器当中开始舂米。这是制作饵块做重要的一步,如果力道不够,那么饵块就会缺少嚼劲,如果力道太重了,饵块就无法成团,只会是稀松一片。因此,这关键的一步,大多是由经验老道的师傅来完成的。在完成舂米这一步骤后,饵块就算是初步完成了,接下来就只是定型成模了。
三、饵块的价值
由于饵块是大米制作而成的,所以米精蛋白含量丰富,营养不易流失,氨基酸也保存得较为完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是一道老少咸宜的佳肴。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能够提供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对于老年人,也具有强身健体、开胃健脾的功效。
在饵块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很多吃法,现在的云南人民,不仅有炒饵块,还有煎饵块、煮饵块等,力求创新各种烹制方法。但是对于本就体热的人群,要少吃炒饵块和煎饵块,以免热量在体内的堆积,引发上火等不适的症状。
四、结语
云南的小吃之多是大家公认的,在众多云南美食当中,饵块这一道小吃,历史来源之丰富、故事版本众多,却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很少有什么美食会像饵块一样,有那么多的烹制方法,并且经过每一种烹制手法加工后,都能够府于饵块新的活力,打开云南人民对于饵块的新认识。
不仅有饵块,还有饵丝,都可蒸可卤,可烤可煎,是食物届的全能型选手了。来到云南,请一定要常常饵块,在某一个夏夜月圆的夜晚,搬一张小板凳在大树下纳凉,老人家的蒲扇晃悠悠地扇着。在扑闪着的温柔的晚风中,一边吃着饵块,一边仔细聆听老人们讲述着那些关于饵块的遥远故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