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黄俗话说206:七古八杂·谷董羮·胡涂羹·烫饭(Ⅰ)

《苏轼全集校注》第十九册卷六十八《书陆道士诗》:“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鲙炙无不有,然皆埋之饭中。故里谚云:‘掘得窖子’。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称善。诗人陆道士(陆惟忠,字子厚)遂出一联云:‘投醪谷董羹锅里,撅窖盘游饭碗中。’东坡大喜,乃为录之。”(又见《仇池笔记》卷下“盘游饭骨董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三十九·东坡二)

“校注”云:

盘游饭: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引《北户录》云:岭南俗,家富者妇产三日,或匝月洗儿,作团油饭,以煎鱼虾、鸡鹅、猪羊灌肠、蕉子、姜桂、盐豉为之。据此,即东坡先生所记盘游饭也。二字语相近,必传者之误。

谷董羹:僧寺有食不尽物,皆投大釜中煮之,名谷董羹。见宋曾慥《高斋漫录》。

按:《汉语方言大词典》引作“古董”。我们探讨一下“谷董羹”及相关问题,“盘游饭”、“团油饭”另文阐释。

一、“谷董”与“兼杂、混同、间杂、夹杂、交集;杂烩、什锦”等配对同义

按:从东坡所叙及宋楼钥《谢雷季仲枢密惠社饼》“潭府始知严社祭,衰门又得诧侯鲭。洗杯用荐逡巡酒,下箸如餐谷董羹”之“侯鲭”、“谷董羹”分析,“谷董羹”当与“鲭”关联。“谷董”实在与“七古八杂 七股八杂、杂七股八”之“古/杂”“股/杂”配对,也就是“什锦、杂烩”,关联词有“兼杂、间杂、间厕、混同、混杂、夹杂、交集;什锦、杂烩”等。

【七古八杂】《探亲》梆子腔:“不免将些面窝窝,扁豆角,七古八杂的,拿些去吧。”(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

此词川渝常说,或作“七股八杂”“杂七股八”等。

【兼杂】价重一箧香十株,赤金瓜子兼杂麸。(唐李贺《夜来乐》)

虚实兼杂,腹胀胸满。(中醫辨證)

【混同】贤愚优劣,混同一贯。(后汉书·皇后纪论)

今东齐地名历城,与舜耕历山其名相涉,故俗人混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历山》)

【混杂】潘岳赋曰:“雉鷕鷕以朝雊。”是则混杂其雄雌矣。(颜氏家训·文章)

王英、扈三娘 ……扮作艄公艄婆,都不要言语,混杂在艄后,一搅进得城去。(水浒传第一一五回)

【间杂】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儒林外史第二回)

【间厕】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闲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虑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踪横杂树,闲厕众芳。(《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陆倕《天光寺碑》)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唐柳宗元《袁家渴记》)

厕,《广雅·释言》:“间也。”《玉篇·广部》:“杂也,次也。”

【夹杂】不可道这里却夹杂些阴柔,所以却说纯粹精。(朱子语类卷六九)

邓九公也夹杂在里头乱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交集】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汉 刘向 《九叹·忧苦》)

因循至今,叠辱画诲,感愧交集。(宋苏轼《与胡深夫》诗之一)

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缫藉五采五就”,俞樾按:“就读为集,集之言杂也,古谓一帀为一杂。”

【勾兑】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进行配制:~工艺。

倒言之为“什锦、杂烩”:

【什锦】指由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色的。如:什锦饼干;什锦糖。

【杂烩】各种菜合在一起煮成的食物。

“混沌”、“馄饨”取义也有“混杂”的意思。

二、胡涂羹

“胡涂羹”的制作:

活鲫鱼l条(250-500克),干姜3克,橘皮3克,白胡椒1克,葱白10克,芡粉15克,黄酒、细盐各适量。鲫鱼去鳞、剖腹除去内脏及鳃,洗净,干姜、橘皮、白胡椒各研细末;用黄酒、干姜粉、盐抹鱼身渍片刻,然后把整鱼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熬至鱼烂熟,拣去鱼骨不用,加入葱末、橘皮末、白胡椒粉,煮沸勾芡即可食用。温热食用,每次1小碗,每日1。2次,连用5~7日。温中补虚,和胃消食。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胡涂羹”与“谷董羹”从制作形式上讲,没什么两样,因此命意关联。上海青浦过去“闹元宵”时爱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涂羹,寓意太平无事糊里糊涂过一年,其实还是个“谷董羹”。

三、烫饭

(一)烫饭一:剩(剩)饭

剩饭。中原官话。陕西渭南。(汉语方言大词典)

剩饭义之“烫饭”,烫当是“剩(剩)”的古读音遗存。按:《汉语方言大词典》云:

【烫】<形>重复;又一次的。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饭(剩下的饭)。|~过子(爱说重复话的人)

似乎又与“烫饭三”一个意思。“剩下的”可“重复”利用,它们存在内在联系。

(二)烫饭二:糁/糂饭

饭和菜加水煮成粥。西南官话,湖北武汉、随州。湘语,湖南长沙。(汉语方言大词典)

按:川渝将各种七古八杂的剩菜和饭一起煮叫“烫饭”。或以为“烫饭”应是“汤饭”,烫饭煮起来“汤汤水水的”,恐系民间语源。“烫饭”当是“糁/糂饭”。

糁,《说文·米部》:“糂,以米和羹也……糁,古文糂从参。”

“羞豆之实,酏食糁食。”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糁食,菜餗蒸。’……(礼记·内则)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孙诒让正义:“凡以米和菜,通谓之糁。”(周礼·天官·醢人)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庄子·让王)

糁,又有“混合、混杂”之义,与“掺”为动、静之别。

《篇海类编·食货类·米部》:“糁,杂也。”

“参七十。”郑玄注:“参读为糁。糁,杂也。”(仪礼·大射)桑感切。

参:《集韵·感韵》:“杂也。”桑感切,上感心。侵部。

“糁/糂”、“参”为闭口韵字,音变如“烫”,完全有可能。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29日 下午1:09
下一篇 2023年 1月 29日 下午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