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年俗您了解多少

闽南传统年俗,您了解多少?

石奕龙现场讲解闽南过年习俗。(李跃忠 摄)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民间有句俗谚,“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俗。闽南人过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讲究?近日,厦门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文史沙龙,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奕龙主讲,为市民朋友介绍闽南人从腊月十六到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

过年前的准备

在传统社会中,过年从腊月十六的尾牙便告开启,也有人称此为“入年假”。石奕龙说,过去尾牙宴有决定员工去向的功能。在宴席上,要上一只全鸡,老板把鸡头对准了谁,谁来年就得卷铺盖走人。现在的尾牙宴基本没有了失业的那份紧张感,改成发奖金,让职工准备回家过年。

闽南民间一般都在腊月廿三、廿四送神(包括“灶王”等在内的神明),表示神明在人间忙碌了一年,也要放一放假,回到天上。

等送走家里供奉的“灶王”等神明后,人们开始“清囤扫厝宅”,这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大扫除。清囤时,先要做一把上面加有“春花”(用金纸、红纸、绿纸做成的带叶的纸花)、绿枝、贴有红纸圈的扫尘帚。

腊月廿五,俗谓“天神下降”,闽南人需要设案于神前进行祭拜。这是因为驻扎在家中的神明暂时回到天庭后,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来鉴察人间善恶。因此每家每户都要设香案,迎接天神。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开始陆续准备春节要吃的几种美食,如红龟粿、油酥炸、炸枣等。石奕龙说,过去的年收入多是实物,因此过年的食品多由自己做,现在大多数人为了图省事都选择在外面购买。

闽南人的除夕夜

闽南人把除夕称为“二九暝”“年兜”。除夕当天,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这叫“门蔗”。当天,长辈会早早敦促晚辈沐浴更衣,并在入夜前把衣服洗晾起来,不能湿漉漉地过年。

闽南人对年夜饭历来十分重视,因旧时一家人围着一个小红炉而坐,故将除夕夜的团圆饭称作“围炉”。如何让这顿年夜饭吃得有意义,是一件事关一年彩头的大事。老厦门人家中必备的食物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白萝卜(表示好彩头)、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因为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吃血蚶代表来年赚大钱)、长年菜(芥菜、菠菜等,要一口吞进嘴里再慢慢咀嚼,以求长命百岁)等,家里还要蒸年糕(表示步步高升)、发糕(表示发财)。围炉后,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之后有些人会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正月怎么过?

转入新年的第一天,厦门人叫“开正”。这一天,忌讳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垃圾粪土也不倾户外,寓意存贮财富,新年兴旺;出门拜年也有讲究,先是庙里的神明,再是祠堂的祖先,最后才是亲戚朋友。

正月初二,被称为“女婿日”,女儿要偕丈夫回娘家。正月初三,厦门一带的闽南人一般不登门拜年,因为这天家里如有过世尚未一周年亲人的,要在家里举行祭奠仪式。到了正月初四,则是迎接神祇从天庭回到家中的日子,又难免要一番犒赏。

正月初五俗称“开假”“破五”,过了初五,新年的各种禁忌解除,各行业开始劳动。民间有“送穷”习俗,主要是祭送穷鬼或穷神——人们黎明即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将鞭炮从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相传是女娲造人的日子。泉州人要吃一碗面线配一对鸡鸭蛋,叫“一鸡一鸭,吃到一百”。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闽南人通常在庭院中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以三牲、四果、六斋等礼拜。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将春节喜庆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家家户户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过完这一天,春节便落下帷幕。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 日本女人名字为什么带个子字,日本女人的名字为什么都带个子字

    日本人的名字翻译成汉语,通常是三个字及三个字以上,日本女人的名字中,很多以“子”结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笔者针对此问题请教了相关专家。 在日本历史上,“子”字作为人名的末字,最早…

    2023年 2月 25日
  • 讲文明树新风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

    仪态应注意什么问题?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个人的礼仪修…

    2023年 7月 26日
  • 猕猴桃怎么催熟最快 4个方法!立即解决

    导语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酸甜,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常食可助健身,且果肉甜美清香、汁水丰富,因而被誉为“水果之王”并广受欢迎。 然而,我们在购买时通常会发现,大部…

    2023年 12月 14日
  • 柿子涩怎么办可以又脆又甜

    秋天是柿子的季节,大街小巷到处都弥漫着柿子的香甜气息。然而,新鲜的柿子往往带着一层涩味,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一个去除柿子涩味的绝妙方法,让你轻松享受脆甜可口的柿…

    2023年 11月 3日
  • 松树在日本人眼中的地位

    文傅伟桅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松树从古至今,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文人喜爱。中日流传至今的咏松佳作无数,松树已经完全融入进中日两国的文化基因之中。但在中国和日本,松树所承载的…

    2023年 1月 17日
  • 三分钟带你了解蛐蛐儿的故事,专业人士为你讲解蛐蛐

    蛐蛐儿 蟋蟀简介 蟋蟀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3节,前足…

    2023年 7月 25日
  • 哈尼族拴线象征着什么?

    相信不少人在听到咒语一词时,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邪恶、阴暗、死亡等词藻。其实不然,在哈尼族人的世界观中,咒语不全是阴暗的,它是有好坏之分的。同理,关于黑色,人们大多都认为它代表着黑暗…

    2023年 10月 8日
  • 天下关姓来源

    ​ 关氏发源安邑 家世光彩荣耀 这个备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荣耀无比。他们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关龙逢。这一点在《姓源》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是这样的:“夏臣关龙…

    2023年 2月 4日
  • 三国里谁在魏蜀吴都当过

    有一句话叫“一代魏臣入《晋书》”,说的是曹魏后期的许多著名朝臣,想看他们的传记,却不在《三国志》的《魏书》里,而在《晋书》中。 曹魏咸熙二年(265)5月,晋王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

    2023年 8月 3日
  • 生姜发芽了还能不能吃

    前段时间张女士从外地出差回来,发现厨房里的很多蔬菜都发芽了,生姜、土豆、红薯、大蒜都冒出了小绿芽。这可把张女士愁坏了,家里老人常说发了芽的食物不能吃,会产生毒素,是不是真的呢? 2…

    2024年 1月 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