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络传言称
感染一次新冠病毒
相当于就打了一次疫苗
甚至有人表示“早阳早好”
那么,这种言论成立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
李侗曾介绍,的确有部分传染病得过一次后轻易不会再得,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肝等。原因与这些病原微生物特性有关,感染后,身体会利用之前形成的免疫机制进行自我防护。
然而,新冠病毒是属于另一种,感染一次并不能终生免疫。具有类似的特点还有流感,由于病毒型别多、变异快,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发生逃逸。这也是流感疫苗为何每年都要接种的原因,即重复感染概率很大。
李侗曾特别提醒,同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与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此外,反复感染依然有一定重症风险,会传染给家中老人、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尽量让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李侗曾表示,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这是在12月7日发布的“新十条”中
对于隔离方式的优化调整
那么
哪些情况下可以居家治疗?
居家治疗对家居环境有哪些要求?
居家治疗人员又该如何自我管理?
阳了,从哪天开始吃药?
李侗曾:吃药就是为了缓解症状,让自己没那么难受。一般从第二天,即最难受的时候开始吃药,或者觉得症状影响休息、睡眠,就可以吃一些缓解症状的药。没有必要太早吃药,太早吃药也起不到什么缓解症状的作用。
有人囤十几盒布洛芬?专家:没必要!
李侗曾:感染后,发烧很少超过三天,即使第四天、第五天还有发烧,一般也都是低烧或中等程度发烧,没有退烧药也完全可以过得去,所以就按照三到五天的量就足够了。
居家出现什么症状就要坚决去医院?
李侗曾:青壮年人一般发烧,尤其高烧阶段不超过三天,到第四天、第五天就明显好转了。如果超过三天,到第四天、第五天仍然高烧,没有缓解趋势,建议去医院就医。或者发病之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意识模糊等情况也要去医院。
老年人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如果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基础疾病不太稳定的,最好在感染后就去医院让医生评估。60岁到80岁这个年龄段,主要看基础疾病是不是稳定,如果比较稳定,也可以先在家观察。如果基础疾病不太稳定,或者说有明显的心脏、肺脏,或者肝肾的功能异常,本身就需要住院治疗,再感染新冠,最好还是早点到医院让医生评估。
阳了,千万不要重复吃多种退烧药
李侗曾:吃药是为了缓解症状,不是按天吃,不是按推荐的药物种类一起吃或者多吃。
有什么症状就去缓解什么症状。比如发烧、头痛、身上酸痛、影响休息了,就用点解热镇痛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药。
如果说鼻塞、流涕,可以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鼻塞的药。咳嗽咳痰,也有镇咳祛痰的药物。如果这些症状都有,就用复方感冒药,像泰诺就能缓解所有的症状,也可以再结合一些中成药一起吃,效果会更好一些。
千万不要重复吃多种退烧药,选一种就可以,而且不能多吃,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4到6小时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如果用了退烧药,就不要再用复方感冒药,或者用了复方感冒药,就不要再去单用退烧药了,因为这里边有一些退烧的成分,一旦过量是对身体有损害的。
一家子有人阳了,一老一小怎么办?
李侗曾:如果家里面确实有脆弱人群,比如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基础疾病比较重的人,一定要进行保护。如果能去方舱,或者去外边找个地方隔离最好。
其次,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老人、孩子隔离到其他地方居住。如果一定要在家里,那要找一个单独、能通风的房间,尽量减少和家人接触。
如果必须接触,尽量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双方都戴口罩。家里需要经常通风、适当做一些消毒。尤其是感染之后,在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地方,及时用84消毒液或酒精擦一擦,避免其他人接触到,保护好老人等脆弱人群。
抗原和核酸如何配合使用?
李侗曾:抗原检测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自己在家里就能操作,15分钟就能得到一个结果。但是它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比较高。
核酸检测虽然麻烦,但非常准,我们还是以核酸检测来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也是用来确认没有传染性的依据,所以这两个是互相结合的,不是互相替代的。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阶段,希望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出去做核酸也是有风险的,就尽量在家里用抗原检测来代替,尤其是当我们接触过阳性感染者,甚至已经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的症状,这个时候做抗原检测就非常有意义了。如果说有症状,一测抗原又阳了,其实大概率就是感染了。如果不方便做核酸检测,就可以按照阳性上报社区,上报基层医疗机构,让他们帮助我们去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