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内名厨开发了许多款茶叶菜肴,多以名茶如龙井、雀舌、碧螺春等配菜,用来调色、增香。
由茶叶变佳肴,是相当美妙的过程,成品既有食物的鲜香,又不失茶的清爽,可谓人间佳品了。
但茶美食可不是近些年才有的,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而且还发生了许多趣事呢。
先秦-原始阶段:用茶茗的原汁原味煮羹作食
春秋时期,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茗菜耳矣。”其中“茗菜”指的就是茶叶。这是茶叶作为食品的最早史料记载。
在这一时期,可吃可饮的茶叶还被楚国人广泛地应用于减肥大业上。
当时的楚国君王骄奢淫逸,喜好细腰,并以此为选美的一个基本标准。于是细腰之风成了楚习,女人要细腰、减肥,减肥术应运而生。
而“吃茶法”则为楚人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减肥途径。
汉魏晋南北朝-发育阶段:把茶茗掺和佐料煮饮
东汉张揖《广雅》载:“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说明这时期的饮茶,已不再将新鲜茶叶煮作羹饮,而是先将制好的茶饼烤成红色,然后捣碎研末,倒入瓷器用沸水冲泡,同时加入姜葱等调料饮用。
/ 葱姜茶 /
由于在茶中添加佐料,酿成了含芳蓄精的风味,提高了茶的特色魅力,实乃茶饮的一大拓展。这种用茶方式,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茶叶美食的雏形。
三国两晋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以茶代酒”“以茶待客”的逸闻趣事。
东吴的国君孙皓嗜酒,每次设宴,座客至少饮酒7升。不然他就派人硬灌下去,以此取乐。
朝臣韦曜深受孙皓器重,因酒量甚小只能喝2升,孙皓便“密赐茶以当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又为佛事所用,有“茶佛一味”“茶禅一味”之说;佛门道观设茶聚僧,“茶汤聚会”自此发端。
俗世的茶风也在此时期疯狂涌入佛门道观。
隋唐宋-初长成阶段:茶馔美食开始走向成熟
沸水冲泡的广泛性自是不用说的,就连烹煮饮茶法也在我国茶菜、茶点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现如今的速溶茶、茶叶羊羹、茶叶饼干、抹茶巧克力一类,其实也都是古代吃茶风俗的延续。
唐宋时期,茶叶已经成了畅销全国的食用商品。
尤其是到了宋代,在城镇街市,茶室茶馆生意极好,这些地方不仅能饮茶品茗,还是能吃到“葱茶”“肉羹茶”“粥茶”“五香茶叶蛋”等等茶美食的好去处。
/ 宋代茶馆 /
元明清-兴盛阶段:茶作为调味品,制作各式茶馔食品
这一时期,茶叶烹沏技艺的更新还带来了茶疗之风的盛行,使茶食在制造药茶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发扬。
/ 药茶 /
如在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就记述了一种枸杞茶,它用枸杞和茶叶碾成细末,拌上酥油,调以酒料,遂成食用。
清朝费伯雄著的《食鉴本草》也备录了多种药茶方。这类典籍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
除此之外,明清之际还以茶为辅料、调味品在民间创制了不少茶叶菜肴。
诸如明万历年间的“太和蘸鸡”,清代的“龙井虾仁”“火熏猪肚”“松仁小肚”“熏猪肝”,以及清末民初的“广东熏鸡”等等,皆是风味独特的茶叶佳肴。
/ 现代广东熏鸡 /
在我国汉地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许多风味别具的茶叶食品。
藏族同胞爱吃用茶叶与酥油、糌粑调制的“酥油茶”、“糌粑茶”;
蒙民爱将炒米、奶蛋子、酥油泡在茶叶内作早餐;
瑶族喜好用油炒茶叶配以生姜、辣椒、食盐制作的“油茶”;
回族、东乡族爱喝用沱茶、桂圆、冰糖以沸水冲泡的“三香茶”;
云南基诺族爱吃以揉碎鲜茶叶配以蒜盐、辣椒等佐料的“凉拌茶”等等。
现代-辉煌阶段:讲究茶馔品味的科学性、多样性与艺术性
在现代,除了冰茶 (茶水罐头) 、速溶茶、茶酒、茶叶糖果、茶糕点、茶叶挂面、各色茶叶菜肴等早已面市外,将茶与佳肴融为一体的做法也已尤为普遍。
/ 铁观音炖排骨 /
嫩碧螺春与太湖银鱼为原料炒制的“碧螺炒银鱼”;铁观音茶与排骨同煮的“铁观音炖排骨”;龙井茶与虾仁同炒的“龙井虾仁”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菜。
茶馔美食在我国茶学史上可谓“茶食同源”、源远流长。而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还会有更多与茶相融的美味端上餐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