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吃简单又好吃,惠州年轻人最喜欢吃的小吃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师傅,请指教!》第二季

历经千百年沉淀,惠州非遗种类繁多,生生不息,是惠州人民用勤劳、智慧所造就的文化瑰宝,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形成了独属于惠州的文化内涵。《师傅,请指教!》第二季联动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高光打向惠州非遗中的“事与人”,走近那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古老智慧,听听惠州非遗传承人一瞬一生的故事,把镌刻着历史记忆的非遗手艺重拾,让非遗“活”起来,让坚守手艺的灵魂永不孤独。

糖环、蛋馓等年货小吃,

可以说是惠州人记忆中温暖的年味,

如果少了它们,总觉得不是滋味。

在桥东,

一家做了20多年年货小吃的传统饼屋

——浓香饼屋

至今仍不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保留着惠州人最纯粹的年味。

1

寓意满满的惠州年货小吃

在旧时,每逢春节前几天,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开油锅,亲自动手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小吃,那时候的“开油锅”,寓意着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糖环和蛋馓可以说是惠州年货小吃的两大巨头,刚出锅时炸得最酥脆,引得大人小朋友直流口水。

糖环的做法并不复杂,用糯米粉加上盐、糖、芝麻等调配,揉成面团后,使用模具压出形状,即可油炸,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糖环的形状别致,最吸引眼球,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糖环

说到蛋馓的由来,相传在旧时候,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包“油角”,男主人望着一堆已经发酵好的面团发呆,心想:为了新年好兆头,没有馅料也有别的方法。于是他直接把面团压扁下油锅,酥、脆、入口即化的小吃就出炉了,因为配料有鸡蛋,入口即化的特点,男主人给这道小吃取名为蛋馓。自那时起,寓意家人连结、家庭和睦团圆的蛋馓成了春节必备的年货小吃。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蛋馓

2

一家三代,延续惠州年味

早在光绪年间,惠州的饮食糖饼服务行业已有相当规模。惠州年货小吃糖环、蛋馓制作技艺传承人邓慧玲是浓香饼屋的负责人,她介绍道,自己祖祖辈辈是地道的惠州人,每到过年过节,都会做糖环、蛋馓来招待客人。旧时,惠州市糖果饼干厂专门售卖糖果饼干等一系列食品,外公外婆是厂里最早期的那批工人之一,向寿如楼、西园等老字号酒楼的点心师傅学习手艺,母亲叶惠浓毕业后, 也来到了工厂,一起学习制作各式各样的饼干糖果。

90年代初,糖果饼干厂因种种原因濒临倒闭,一夜之间,母亲叶惠浓被迫下岗,但因为经济拮据,为了能够维持生活,邓慧玲的母亲和外婆重操旧业,母亲又邀请了以前糖果饼干厂的工作,一起合伙经营“浓香饼屋”。尽管条件艰辛,叶惠浓和工友们依旧干劲十足,很快“浓香饼屋”里物美价廉的传统小吃在街坊中传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从小就在糖果饼干厂长大的邓慧玲对这些传统小吃格外有感情,小时候,众人在春节前来买小吃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几年前,母亲退休了,邓慧玲从母亲手上接过这门手艺,继续延续“浓香饼屋”的传统味道。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都说做餐饮很辛苦,做传统小吃也不例外,邓慧玲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往店里赶,开始一天的工作,揉面团、煮糖浆、准备配料、压模、油炸、包装,每一步都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每天,邓慧玲都要制作几百个蛋馓、糖环、油角、牛耳朵等小吃,逢年过节,一天还会做到几千个。

“虽然很辛苦,但是想到过年过节,很多一年就见这一次面的老街坊会到店里买年货,就感觉有一股信念支撑我坚持下去了,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而且这些小吃是我儿时的回忆,也是外婆和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的心血,我希望这门技艺能够在我手上一直传承下去。”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今天下午16时,

让我们一起跟着邓慧玲,

回味记忆中的年味。

《师傅,请指教!》第二季

惠州年货小吃糖环、蛋馓制作技艺

直播时间

11月28日下午16时

特别鸣谢

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支持媒体

惠州发布、惠城发布、

惠城文旅体、惠州市惠城区文化馆

香、酥、脆!惠州这些小吃,一吃停不下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30日 下午2:35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30日 下午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