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情人节19年一次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在春秋时代,《诗经》中就有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描述,到了汉末,《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则说明至少在此时,就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两个奇妙的星座,为什么屡屡成为古人讴歌的对象?它们是如何变成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又如何演化成今天的“中国情人节”的?

牵牛星和织女星

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中,牵牛星是最重要的星座之一。在星相学中,二十八宿是最早出现的概念,出土文物显示,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词,其中就有牵牛、婺女(后来改为织女)的名称。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察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运行形成的星象知识,二十八宿环绕在日月五星四方,仿佛星辰住宿之处,所以叫“宿”。牵牛星和织女星位于北方七宿的牛宿和女宿,二者隔银河相望。按照现在的星座知识,牵牛星位于天鹰座,织女星则位于天琴座。

牵牛星虽然只是北方七宿中的第二宿,但在古代天文学中,它是日月五星运转的起始点,《汉书》中说“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

牵牛星和织女星被人们赋予人格,成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追溯到汉代,诞生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就有相关描述,《后汉书》中也有织女“以鹊为桥”的传说。

为什么是七月七

牛郎织女会鹊桥,为什么是七月七呢,而不是别的日子呢?

牛郎织女两星之间的距离,超过14光年,且在不断远离,但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夏季午夜的中北纬度上空,牛郎星、织女星以及位于天鹅座的天津四组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极易识别,因此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古人把鹊桥会定在七月的原因。

在古代数字哲学中,每一个数字都有特殊的含义,比如一是万物之始,三是变化无穷,六是阴数之极,九是阳数之极。七则是阴阳相生的数字,《说文解字》称“阳之正也,微阴从中斜出”。

在传统文化中,七往往和超越性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如《庄子》中“混沌七日开七窍而死”;《汉书》中“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易经》将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晋代则称为“七曜”;《大戴礼记》中更直接说“七主星”;此外,民俗中也以“正月七日为人日”,等等。

不独中国,在国外的传说中,七也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圣经》有“七日创世”,甚至古罗马纪日法称为“七曜历”。

七夕不是古代情人节

在今天,七夕被称为“中国情人节”,那么,在古代,它也是情人节吗?

牛郎织女的故事确实感人,但它讲述的是夫妻之间的情感,和西方情人节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民俗学者高巍说,“古代七夕,有乞巧、祈子等多重含义,但这些含义,要么是单纯针对女性的,要么是针对已婚夫妻的,和情人、恋人之间的情感还是有区别的”。

其实,在古代,并非没有类似于情人节的节日,高巍说,“比如元宵节,古代女子出门机会比较少,但元宵节这一天,年轻的男女都能上街赏灯,这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认识和交流的机会。古诗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这种情景。此外还有一个三月三上巳节,古诗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农历三月,万物生发,年轻男女去郊外踏青,踏青赏春,结伴游乐。”

中西合璧的七夕

为什么今天的人们会赋予七夕“情人节”的含义呢?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河说,“其实古代没有情人节的概念,七夕的故事,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本身也不适合作为情人的象征。但在现代社会,因为有了外来的情人节,所以七夕这个包含着爱情故事的节日,也就有了新的含义,所以七夕情人节,其实是文化融合的结果,也是传统节日不断适应现代性的结果”。

传统的七夕风俗,诞生于农业文明时代,鹊桥、葡萄架、乞巧等,都和农业社会的环境、生态、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节日文化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尤其在大都市里,很少能看到成群的喜鹊,社区里也很难找到葡萄架,年轻的姑娘也不必祈求自己有一手精妙的女工活。

李河说,“传统文化,总体上是一个纵向传承的文化,而现代文化更多是横向影响的,世界变小了,不同的文化不断交融,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在古代,一个人和他的邻居,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几乎是一样的,但在现在,隔壁住的,可能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人,他带来了他的文化,带来了他的节日,这些文化、节日在影响着你,同时你的文化也在影响着他”。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3日 下午3:32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3日 下午3: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