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补习班数量已经达到便利店的3倍。”韩国《中央日报》26日这样形容当前该国教育乱象。截至今年5月,首尔25个行政区的补习班总数达到近2.43万家。现在再提起“补习班一条街”,已不再是老牌学区江南“大峙洞”的专属名称——补习班悄然占据街头巷尾,《中央日报》称,韩国甚至因此得名“课外培训共和国”。
著名补习班大肆开“分号”
韩国统计厅26日发布的“2022年课外培训费调查”结果显示,该国课外培训费总额近26万亿韩元(约合1400亿元人民币),除了各类特长班,补习班金额达18.8万亿韩元,约占72%。在首尔,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比例高达84.3%,位居全国第一。
首尔补习班最多的地方是江南区大峙洞、阳川区木洞。但随着传统补习街达到饱和状态,课外培训班开始向附近地区溢出,包括麻浦区大兴洞、盐里洞、新水洞等。韩国补习班“钟路学院”法人代表林成浩表示:“因为江南地区房价太贵、门槛太高等原因,很多新婚夫妇就算在江南租套二手房都很困难,而江北的麻浦区有可能迅速成为继大峙洞之后的第二个补习班一条街。”麻浦的一家中介公司称,随着收入和学历水平较高的家庭在本地区聚集,麻浦的生活水平比木洞提高了不少,韩国著名补习班的“分班”纷纷入驻这里,学生们为上好班而跨江去木洞已经成为过去式。
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2019至2023年,首尔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减少6万多人,但补习班只减少18个。韩国正义党政策委员宋庆元表示:“即使学生数量减少,补习班也会争先恐后地推出为进入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等特长高中做准备的补习班产品,还可能推出帮助学生进行超前学习、高考复读、医科大学班等应试商品。补习班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挤进排名靠前的大学,如果政府不能出台对策缓解‘唯学历是尊’的内卷社会氛围,课外培训市场只会继续膨胀。”
补习费≈全家生活开支
韩国人目前对补习班的狂热从补习费数额中可见一斑。“再穷不能穷教育,韩国家庭子女补习费与全家日常开支相当。”韩国《亚洲经济》26日报道称,在普通家庭,补习费追平甚至超过全家的伙食费、居住费等基本开销。韩国统计厅25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家庭收入前20%的家庭中,有13至18岁子女的家庭月平均总支出为653万韩元,其中补习教育支出为114.3万韩元,而饮食支出为63.6万韩元,居住与水电费用为53.9万韩元,这意味着全家人一个月的饮食起居消费总额与孩子的补习费相当。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韩国学生每年花在补习上的费用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居最高水平。
高额补习费背后是暴利的高考垄断集团。“出高难度的高考题,靠卖题库赚钱,必须打破高考垄断集团。”韩国《朝鲜日报》称,韩国政府对包括高考出题委员在内的教育界人士和大型高考补习班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发现有出题人以此为招牌,制作高考模拟试题出售给江南大型补习班,形成“高考垄断集团”。在韩国的高考中存在只靠高中知识很难做出来的“杀手试题”(超高难度考题)。为了应对“杀手试题”而收取高额学费的高考补习班盛行,人气较高“杀手试题”补习班年销售额高达3000亿韩元。
由于这种“杀手试题”很多基于大学教育内容,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即使能做出来也不能代表学生的创造力。报道分析称,学生变成了高考和补习班的奴隶,年轻人甚至害怕生孩子,各类补习班用“如果不马上开始补习,就不能上名牌大学或理想专业”的策略营销,刺激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而高考越难,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就越是严重。
韩教育部急出减负对策
虽然韩国教育部每年都会对高考出题范围进行监管,但近5年间,仍有不少题超出高中教纲。因此,韩国教育部时隔9年推出课外教育减轻综合对策。韩国社会事务副总理兼教育部部长李周浩26日在中央政府首尔办公楼公布了相关教育减负对策。据《韩国日报》26日报道,今后韩国高考要摆脱超出高中教育大纲的所谓“杀手试题”,政府将成立以高中教师为中心的“公正高考评价咨询委员会”为高考出题,新设保障独立性的“公正高考出题核查委员会”,集中对高考题是否超纲进行验证。
由于目前韩国高考出题委员中,大学教授占比55%、高中教师为45%,新规还决定从明年高考开始将以高中教师为主进行命题。韩国教育部希望打造“即使不进行课外教育也能考高分”的高考制度。
韩国政府同时强调反对课外教育垄断集团,不仅要求高考出题人员有保密题目的义务,还将禁止高考出题委员的一切相关谋利行为。
为了弥补小学生课后看护需求的增加,学校将扩大提供文体类放学后课程数量。为了减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课外教育行为,韩国还将新设“学前班学期”制度。
韩国教育界认为,随着今年韩国高考将降低难度,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对高考在内的大学入学制度进行改革。但《朝鲜日报》认为,消灭“杀手试题”,并不能立即让补习班消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的大学排名和社会思想。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