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拉尼娜来袭今年一定是冷冬吗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数据显示

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

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底或更久

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

“三重”拉尼娜事件

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三重”拉尼娜意味着什么?

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小女孩”为何连续三年现身?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潜藏着一个“小女孩”。当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就会现身。

她的名字叫做“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小女孩”),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年会是冷冬还是暖冬?

厄尔尼诺(上)和拉尼娜(下)盛期示意图

监测结果显示,从2020年8月至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偏低状态,尤其在2020年秋冬季、2021年秋冬季以及今年秋冬季,这三个时间点附近的海温明显偏低,也就是出现3次过程性“低谷”,前后跨越3个冬季,因此被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并非其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在第三年集中‘发大招’,因此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积效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历史资料显示,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较为常见,但连续3个则不多见。在此之前,“三重”拉尼娜事件在近40年的观测中仅发生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专家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增暖较快,三大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和长期增暖趋势不均匀,通过海盆间的影响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生。

冷冬还是暖冬——薛定谔的猫?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拉尼娜事件与冷冬联系在一起。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年会是冷冬还是暖冬?

冷冬与暖冬的标准

这种联系确有其根据,2008年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原因就是拉尼娜所致。在拉尼娜事件期间,冬季入侵我国的寒潮明显偏多,南方易出现低温冻雨天气。

据统计,1950年代至1980年代,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4次。19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最多,有23次。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年会是冷冬还是暖冬?

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距平

然而,当前全球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暖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中和”吗?二者谁强谁弱?今年冬季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又是谁说了算呢?

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这意味着出现强烈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2022 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华中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江南大部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大。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气温的波动将越来越大,而拉尼娜事件又增加了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需要格外关注阶段性的剧烈降温和严寒天气。”周兵说,今年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要防范其对交通出行、电力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小女孩”扰乱全球气候?

“我的母亲和姐姐住在罗切斯特小镇上——最容易发生洪水同时也是被完全淹没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勉强挺过了2011年的洪水,但这些洪水可能将变得更糟,我们或许会失去自己的家园。”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中西部等地区由于强降雨引发洪水,该州应急部门在过去24小时内发布了103次洪水警报,有数百名居民收到紧急撤离的警告。

从去年开始至今,澳大利亚频遭洪水侵袭。究其原因,拉尼娜是“捣乱者”之一。拉尼娜虽是“小女孩”,但她发起脾气来却能量巨大,可影响全球多地气候。比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非洲中部、美国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南海-西太平洋台风活跃。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年会是冷冬还是暖冬?

拉尼娜对全球冬季和夏季气候影响示意图

对于我国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夏季的主要雨带会偏北,导致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南方降水偏少,出现所谓的南旱北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图拿反了”,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就是如此。在2021年,我国出现了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降雨量华北偏多1.6倍,西北偏多7成;华西秋雨异常,雨量偏多近9成。今年,这一状况依然存在,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

全球多地气候异常会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从统计概率看,拉尼娜事件与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产量之间有很强的对应关系。拉尼娜期间,加拿大小麦、美国玉米和阿根廷大豆等减产风险指数较高,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也有减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叠加了全球变暖背景,拉尼娜事件气候影响的特点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专家建议,需要加强对拉尼娜事件自身强度的研判并分析不同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预估极端事件的累加放大作用。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8月 5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3年 8月 5日 上午11:28

相关推荐

  • 春晚提到的传统文化元素

    兔年春晚,先不管好不好笑,总体看下来,传统元素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的。我隐约看见,国潮文化正在兴起。 如果未来二十年,可以用易经的一个卦象来表示,那应该是离卦。离为火,传统文化的兴起…

    2023年 2月 15日
  • 粘米粉是一般大米粉吗

    粘米粉被我们常用来制作小吃,例如萝卜糕、芋头糕、糍粑等。那大米粉和粘米粉一样吗?怎么选购粘米粉?粘米粉一般是用大米磨成的粉,它和糯米粉面粉都是不一样的哦,如果没有粘米粉的话是可以用…

    2023年 5月 21日
  • 柿子上的白蚧怎么治(柿子树上的白蜡蚧打什么药)

    前言:家里种了棵柿树,初冬季节,叶片全都落净,只剩下火红的柿子,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尚未走近,柿子的香甜,仿佛就已经点燃了味蕾。 然而,当你和柿子拉近距离后,却发现几乎每个柿…

    2023年 8月 5日
  • 冰箱冻肉时间长有异味咋吃,冰箱里的冻肉有怪味是什么原因

    如今已步入夏天,温度越来越高,在我们离不开空调的时候,各种各样新鲜的食物也离不开冰箱。对于电冰箱冷藏的肉类能保鲜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电冰箱各间室的使用: 1、冷冻…

    2023年 11月 6日
  • 给孩子起名字让老师看不懂怎么说

    原创声明:文章由作者原创,首发在 [右右细毛和爸妈] 头条号,欢迎转载、扩散。但请注明出处,附带文尾作者介绍,谢谢! 给宝宝取名字,是所有家庭非常重大的一个命题。父母甚至整个家族,…

    2023年 5月 17日
  • 俗语说雷打雪下雪天打雷是凶兆吗

    2021年11月5日,中国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布暴雪红色预警,大雪纷飞之时,阿巴嘎旗、包头满都拉镇天空同时出现电闪雷鸣,非常震撼。有人称这是“雷打雪”,古…

    2023年 5月 2日
  • 你最爱吃的冰粉其实长这样

    看到这株植物 你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 但如果把这个碗放在你面前 你一定能脱口而出 它就是冰粉! 而它的原料就是开头图中的植物 也叫“假酸浆” 假酸浆,又名蓝花天仙子、鞭打绣球等,是…

    2023年 8月 29日
  • 泡菜坛里老水怎么继续腌制泡菜

    泡菜不是东北人家中常备,但东北人喜欢吃泡菜的也很多,其中就包括我们家。从第一次做泡菜至今已快十年,基本上掌握了做泡菜的方法,期间也遇到过泡菜水起白沫等问题,最后也知道了如何处理。我…

    2023年 10月 4日
  • 白醋浇大蒜的正确方法

    每天一道生活小诀窍,健康营养的在身边。白醋,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小麦、高粱等食材酿制而成的,平时做菜一定少不了它,有些菜里它还可以起到灵魂的作用,比如鱼香肉…

    2023年 7月 9日
  • 停课看彩虹作文立意

    6月18日,山东潍坊一初中的地理梁老师看到晚霞彩虹,赶到教室暂停晚自习带着学生观看。他说,课后布置了关于彩虹形成原因的作业,如此美好的景色值得用一节晚自习交换。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

    生活知识 2023年 4月 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