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党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这几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广大人民群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组织了起来,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规模空前的支援。
在三大战役中,解放军参战的兵员和民工动辄在百万以上,战场纵横数百里,连续作战几个月,粮食、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的消耗是巨大的,而所需的粮食主要靠后方输送。作战地区,不仅有老解放区,而且有新解放区。从后方到前线,不仅要翻山越岭,而且要通过各种障碍。此时,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虽已改善,但交通运输条件还十分落后。除东北已控制部分铁路外,其他地区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来供应前方庞大部队的需要,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式,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将伤病员送往后方医治。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支前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在淮海战役中,历经战争锻炼的华东人民,在“全力支援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统一意志下行动起来。首先是调集了大批干部,建立起各级支前委员会,组成坚强有力的支前指挥机构。其次是把觉悟了的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强大的支前队伍,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后方广大人民日夜不停地赶办粮秣军需,妇女们忙着碾米、磨面、缝军衣、做军鞋。通往前线的道路、桥梁和电话线都已提前修好,民兵自卫队已做好配合解放军执行战时勤务的准备,后备兵团也准备了随时可以补充主力部队的兵员。在支前的队伍里,有人自带的口粮吃光了还没赶上部队,就忍着饥饿坚持追赶,始终没动车上一粒粮食;在护送伤员的队伍里,担架员在刺骨的寒风中脱下自己的棉袄盖在伤员身上,当遇到空袭时,就毫不犹豫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伤员。
△解放战争时期民工支前小车队
在渡江战役中,木帆船、渔船是长江岸边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捐献出来支援人民解放军。到渡江战役发起前,解放军已筹集各种船只2万余条。此外,船工还创造性地用木材扎成4米多宽、10米多长的木排,装上汽车引擎垒起棉花胎,架上轻重武器,制成“水上土炮艇”,有力支援了解放军作战。
陈毅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总书记深情地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