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海鲜,肉壳俱佳品的英文,什么壳类的海鲜好吃又好做

夏季来临,大家喜欢的海鲜又上市了,生蚝、鲍鱼、扇贝、海虹、蛏子、各种花甲,无论爆炒还是清蒸,都能让人大快朵颐。其实除了食用价值,古人早就发现这些小海鲜还有不俗的药用功效,比如医圣张仲景就用瓜蒌牡蛎散治疗百合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病、文蛤散治疗消渴等。对于这些肉壳皆有妙用的小海鲜,笔者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简要介绍。

鲍 鱼

鲍鱼的来源为鲍科的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耳鲍、白鲍等,是传统名贵食材,别称鳆鱼、石决明肉,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肉质细嫩,蒸、煲、炒、煨、红烧均适宜。鲍鱼肉性平,味甘咸,归肺、肝、肾经,有平肝潜阳、解热明目、止渴通淋、补益肝肾、养血益胃等功效,用于劳热骨蒸、咳嗽、青盲内障、肾虚尿频、大便燥结等。早在《素问·腹中论》中就有“饮以鲍鱼汁”的记录。宋代苏轼在《鳆鱼行》中说:“分送羹材作眼明,却取细书防老读。”意思就是吃了鲍鱼后眼睛明亮,能读“细书”(字很小的书)。鲍鱼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硒的含量非常高。痛风、感冒发热、阴虚喉痛、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鲍鱼蛋白质含量较高,一次不宜吃太多,且脾胃虚弱之人要少吃。

鲍鱼的贝壳入药称之为石决明、鳆鱼甲、千里光、九孔螺,生用或煅用,用时需打碎。此药性寒味咸,归肝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平肝阳、清肝热之效,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肾阴虚眩晕,配伍生地黄、白芍等药;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烦躁易怒,配伍夏枯草、钩藤、菊花等药。而从石决明的命名上可以看出,古人更重视其明目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故为治疗目疾之常用药,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配夏枯草、决明子等;治风热目赤、翳膜遮睛,配木贼、蝉蜕等;治阴虚血少之目暗不明,配枸杞、熟地黄等。入汤剂,需先煎,用量一般10~30克。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忌用。

牡 蛎

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都是牡蛎肉的主要来源。牡蛎肉又称蛎黄、蚝子肉、蚵仔,其中个头大者南方沿海地区称为生蚝,有“海底牛奶”之誉。牡蛎肉性平,味甘咸,入心、肝经,能养血安神、软坚消肿,主治心烦失眠、心神不安、瘰疬等。《医林纂要》谓其“清肺补心,滋阴养血”,《食经》谓其“治夜不眠,志意不定”。如用于心血不足之失眠,可用牡蛎肉煎汤,早晚各食用一次;治甲状腺肿大,可用牡蛎肉和海带,调味煮汤食。鲜牡蛎适宜生吃、白灼、炸、焗、煎等,比较简单的做法是直接煮熟后蘸少许酱汁食用,或者加入粉丝、蒜蓉和调味品,蒸熟后食用;牡蛎干则需要泡发,炖汤、烧菜、熬粥鲜美无比。

现代研究表明,牡蛎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10种必需氨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以及碘、铜、锌、锰、磷、钙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为其他食物之冠。牡蛎是久负盛名的海鲜佳品,《随息居饮食谱》赞其“味极鲜腴,海错珍品”。常用的调味品蚝油就是因含有牡蛎肉汁而得名。牡蛎不宜与糖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便溏、滑精者及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

牡蛎的贝壳,入药又称左牡蛎、蚝壳、蛎蛤,生用或者煅用,用时需打碎。此药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肾经,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作用。本品性寒质重,有类似石决明之平肝潜阳的作用,多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之眩晕耳鸣之证,如镇肝熄风汤中就有牡蛎;亦可治热病日久、虚风内动之证,如《温病条辨》中的大定风珠就用牡蛎配龟板、鳖甲、生地黄等。牡蛎味咸,可软坚散结,用于痰核、瘰疬、癥瘕积聚等证,如消瘰丸中即含有牡蛎。本药味涩,煅后收敛固涩作用增强,常与煅龙骨相须为用,治疗遗精、遗尿、自汗、盗汗等正虚不固所致的滑脱诸证。本品入汤剂需先煎,用量一般10~30克。收敛固涩煅用,其余生用。虚寒者忌用,且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蛤 蜊

文蛤肉来源于帘蛤科动物文蛤,又称海蛤肉、蛤蜊肉。其性味咸寒,入胃经,能润燥止渴、软坚消肿,主治消渴、肺结核、阴虚盗汗、瘿瘤、瘰疬。治消渴可用蛤蜊肉炖熟食用;治黄疸水肿、瘿瘤、瘰疬,可用蛤蜊肉煮熟常食。现今人们爱吃的炒花甲,就是以文蛤为代表的一类小海鲜为主食材的。而用新鲜的文蛤炖鸡蛋羹,也是美味又健康。但文蛤肉“多食助湿、生热”(《随息居饮食谱》),阳虚体质和脾胃虚寒泄泻、腹痛者忌用。

中药里的海蛤壳为文蛤、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生用或者煅用,入药时捣成末或水飞用。此药性寒味咸,归肺、胃经,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利尿、制酸止痛,用于肺热、痰火等引起的咳嗽气喘等,如治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咳血,常配伍青黛同用,即黛蛤散,用于瘿瘤、痰核等,可配伍海藻、昆布等。该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也可用于胃痛反酸之症。入汤剂需先煎,用量一般10~15克;如是蛤粉需包煎。

而蛤粉和阿胶相遇,又炮制出了另一种好药——蛤粉炒阿胶。做法是阿胶块文火烘软,趁热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方丁;取净蛤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阿胶丁,翻炒至全体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时,枯酥松脆,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蛤粉炒阿胶擅长益肺润燥,主要用于阴虚内燥、咳嗽痰血等症,可以与其他中药同煎。而且经蛤粉炒烫后,阿胶滋腻滞重之性减缓,矫除了腥味并增强了润燥的功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20日 上午9:09
下一篇 2023年 6月 20日 上午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