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家姓之于姓完整版,百家姓氏分布图于姓在哪里

于姓的发展过程

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 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历史上于姓的重要人物有:汉朝宰相于定国;东汉末期道士于吉;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唐朝宰相于志宁;明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谦和于慎行;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民国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话剧代表人物于是之等。

起源始祖

出自姬姓

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春秋战国混乱,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为山东于氏。

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

于氏文化竹简——圣轩文创出品

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

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 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避三国之乱于平城而改姓的万忸于氏

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避三国之乱于平城而改姓的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俗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实际上,他们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中原,复姓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乃至播迁全国的于氏族人很多都是此支于氏。

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

于氏家训丝绸卷轴——圣轩文创出品

迁徙传播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是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 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

秦汉时期

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的去了山西、河北,往东迁的到了安徽、山东 ,往西迁的则去了陕西、甘肃。在此期间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于姓真正走向全国。由于军阀长期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很多于姓族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期间,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

隋唐时期

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

元末

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多省人口锐减,山西位置优越,所受影响不大,人丁繁盛。

明王朝建立后

朝廷施行了人口迁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

清代

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

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

于氏家训玉璧——圣轩文创出品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

于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姓氏仅居第103位。当时于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21.3%。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四川、浙江,这四省于姓大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北、山西、广西、湖北、江西、江苏等,其他地区缺少资料。全国形成了以鲁豫、四川、浙江为中心的三大块于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

于姓大约有2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于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增长率。当时于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河北,这三省于姓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山西,这五省的于姓又集中了29%。

山东仍为于姓第一大省,约占于姓总人口的40%。宋元明期间,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东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于姓分布特点。

当代

于姓的人口已达到642万,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这两省区又集中了9.1%的于姓人口。

山东为当代于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于姓总人口的21.8%,一千年来山东一直是于姓人群的居住中心。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辽宁为中心的二大于姓居住区域,于姓人口向四周辐射,逐渐减少,长江以北多于姓,长江以南少于姓。

在近600年当中,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于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中华姓氏 百家姓丨于姓 姓氏来源 于氏宗亲会纪念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1日 下午3:16
下一篇 2023年 3月 11日 下午3:22

相关推荐

  • 连云港旅游攻略特色小吃

    灌云豆丹 灌云豆丹是当地十分具有特色的一道美食,被誉为菜肴中的佳品。烹饪好的豆丹口感独特,鲜味十足,吃起来滋味鲜美,让人荡气回肠,印象深刻。 风鹅 风鹅是一道十分具有风味的传统美食…

    2023年 1月 30日
  • 冷冻鸟贝怎么做好吃(烤鸟贝需要多大的鸟贝)

    海鲜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除了在餐厅吃海鲜,更多的人是将食材买回家烹饪,这样既卫生又便宜,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海鲜,好吃还健康。 鸟贝,通常生活在海滩边的泥沙下,因其形状像鸟头而…

    生活知识 2024年 1月 28日
  • 发芽的花生还能煮着吃吗,花生是心血管病的佳品还是祸根

    花生又被人们称之为“长生果”,很多人在平时的时候都将它当做零食来食用。大家在平时和家人聊天,看电视的时候,来上一把花生都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还有的人在喝酒的时候嚼上几粒花生都是非常…

    2023年 8月 4日
  • 文质彬彬一帆风顺的男孩名字精选

    男孩潇洒俊逸、一帆风顺的男孩名字推荐(带解释) 潇洒俊逸、一帆风顺的男孩名字推荐(一) 博睿:名字可以趣解为:“博识 • 睿哲”。 昱恒:寓意指男孩的恒心,坚定的意志。 绍凯:凯,…

    2023年 6月 30日
  • 正好120ml的防晒喷雾可以带上高铁吗

    朋友们,大家好!出门旅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120ml防晒喷雾能带上高铁吗?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解答这个疑问。 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子弹头列车 普通的120毫升的防晒喷雾可以带上…

    2024年 1月 19日
  •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至少两个理由

    每年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体味着温馨又温暖的时光,这是幸福的时刻。除夕当晚,有一件事情是全国统一的,那就是观看春晚。 时间的脚步在载歌载舞的春晚中,在香槟与美…

    2023年 3月 21日
  • 冰箱冻的肉解冻后可以放多久

    你家冰箱里的肉一般能放多久? 路人甲:半年吧,反正都冻起来了,不会坏。 路人乙:经常忘了吃,就我和老伴两个人也吃不完,过年时买的肉还有呢。 路人丙:儿女来的时候经常会带点菜、带点肉…

    2023年 11月 1日
  • 茄子冷冻保存到冬天哪种方法好吃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实用的话题——茄子怎么冷冻保存冬天吃?冬天来了,茄子逐渐减少了,但是我们有办法让茄子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冬天。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茄子冷库贮存的方法,让大家…

    2024年 2月 1日
  • 快速破获一起电动车盗窃案

    本该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温某铖从小到大,都是邻居眼里的优秀孩子。如今,温某铖再次成为了典型人物,只是这次,他从一个天之骄子堕落成了盗窃电动车团伙案的主犯,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8月…

    2023年 1月 27日
  • 丽水高速三环线(丽水莲都三环线路图)

    丽水市域高速“三环线”来了!规划新增合温高速、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乐永清高速、文青高速……来看看你家在几环? 丽水市域高速“三环线”分别指:莲青缙市域发展核心带高速公路环线、一…

    2023年 3月 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