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自网 有诉必撤
前天,网上有个对联题目是上联:“诸般难了了”。为了避免题意被误解,出题人还特意对 “了了” 一词做了解释,说是 “明明白白” 的意思。
我对的下联是:无处不空空。
上联:诸般难了了,
下联:无处不空空。
从出题人的头像、题目的插图、以及其对 “了了” 一词的解释等,从诸方面的信息都可以看出,出题人很年轻,或刚入职或待入职,还有许多问题没整明白。
“了” 字,不但有多种语义,还有多种词性,可以作①助词、②形容词、③副词、④动词等。其形容词的意思,就是“清楚、明白、聪明、明亮”。
“了” 字做助词时,大都表示一种完成的状态;而做动词,则是对助词完成状态的强化,意思自然是 “结束”。
在我看来,题目 “诸般难了了” 中的 “了了” 是 “明白” 也罢、是 “结束” 也罢,没必要分得那么仔细。我所对的下联 “无处不空空”,与这两种意思都可以对得起来。
我这下联是从佛学思想出发,去应对的。《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既然什么事都是空的,到处都是空的,那么你还要执着地搞明白、还抓住不撒手干什么?
话题欲了未了,马克思说:联系无处不在。
三十年前,我有个同事因恋爱失败,情绪消沉低落,欲死欲活的,就背起小包出门旅游,居然遇见个高人拿一副佛教的对联点化他。听了对联,那同事顿生欢喜而还。
这副对联是: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我刚才检索了一下这副对联,在武汉归元寺的藏经阁门前,和云南鸡足山金顶寺文殊院里都有这副对联。
佛教说 “了”,大都是 “结束” 之意。佛教思想是出世的。在其看来,世人有各种需求、欲望和情感,羁绊于各种繁庸事务、纠结于各种复杂情感,沉溺于各种迷茫境地而不能自拔,只有迅速结束这一切才能云开雾散,出现万山红日,千江明月,碧水清莲。
佛教对联让我们换种思维方式,用出世的态度去观察世界,去处理世事。我那同事正是听了这副佛家对联,迅速走出困境的。在这方面,佛教道教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东方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
还有一副语义相似,而表达更好的佛教对联: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对联我是在20年前左右,于雨花台景区内的能仁寺第一次见到。后来能仁寺的寺名改了,建筑布局改了,这个对联也不复存在了,殊为可惜。此联能给南京增色良多,只是它与所处的雨花台环境不协调,如果把放到南京的鸡鸣寺、灵谷寺、栖霞寺或大报恩寺等地,那是再妙不过了。
前几年的中秋节,我临时决定到安徽的巢湖去观光。在巢湖的一个渡口附近有个庙宇,叫中庙。庙内就有这副对联,好像不在大雄宝殿,是在观音殿内。
非常糟糕的是,中庙竟把这副对联给篡改了,把下联中的 “何妨以不了了之”,改成了 “岂可以不了了之”。意思正好相反!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岂可以不了了之。
我待看到下联,当时就懵了。那天的天气很热,我出了很多汗。看到下联,我就反复擦拭眼睛和眼镜,以为自己看错了;在确定没有看错后,内心觉得好笑,自己愣在了那儿。
可能是因为我在那逗留久了,引起了和尚的注意;估计他们也知道,对联出错了。随即过来一个和尚,他企图跟我进行语言交流。我因听觉障碍,没与他语言交流,故只对他双掌合十,鞠个躬就往后面大雄宝殿去了。
离开中庙后我还在思忖,那对联可能是某个领导给改的,他是按照入世的思想而改的。修改后的对联,不是劝人退后一步,去发现海阔天空的境界,无法发人深省,不能让前来取经拜佛的纠结者,获得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的感觉,反而会让人更加纠结。
韶完三副 “了了” 对联,此刻我当不了了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