赑屃,即将离去的大龟
在北京住的久了,不免对这个城市的掌故兴趣多一些。比如,从小就听老辈子的人说北京是由大龟驮着的城市,总是不得其实。后来听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曾经剁了一个大龟,用四肢撑着天,龟壳撑着地,便认为是这个传说的变种。有这样的传说,估计不过是考虑到龟寿命长而且结实有力罢了。
然而,大概是十年前,市政重修东便门,挖出了一些旧日逸闻,才听说当年拆城墙的时候,曾经在东便门下面挖到半个赑屃,在西便门下面挖到半个赑屃,所谓大龟驮着北京城,竟然不全是市井传闻。
当年的西便门
赑屃
这个赑屃,在有些文化遗迹的周围常可看到,总是背着一块巨碑的形象,状貌厚重有力,被称为“王八驮碑”。我国类似以龟为原型的神兽还有鳌和玄武,不过,都不如赑屃那样随处可见。
故宫的鳌,其头部是独角,与赑屃不同
赑屃,又名霸下,被称为龙生九子中最长的一个,以善于负重有力著称,故司职驮碑。也有人说赑屃还有一个老弟,也在同它一起协理这件差事,便是大碑顶部常见的雕龙,被称作“负屃”。
或许因为位置比较不引人注目,负屃的名字少有人听说,我也只记得听人说崇祯的墓经常被雷劈,连御碑顶上的龙头都被雷给炸掉了半个,这说的便应该是负屃。
后来去崇祯的思陵,果然看到这样的奇景,当时心中忍不住感慨,这崇祯爷虽然是亡国之君,但自继位以来日夜操劳,勤政异常,怎么也比他荒唐的皇兄和老爹强,怎么雷专劈这一位呢?这不公平啊。
负屃也是一位龙的儿子,据说喜好文学。它的外形无甚特色,继承了龙的标准形象,就是装饰性的小龙而已,难以从这一点寻其原型的真实踪迹。和文字相关的动物,无论是提供羊皮纸的羊,还是会睡在笔筒中的墨猴,似乎都和龙关系不大,一时还真搞不清负屃的起源。
与负屃相比,赑屃虽然号称龙子,形象上和龙的区别却相当大。如果回到唐朝,看当时的赑屃,除了有牙齿之外,根本就是一头无可置疑的大龟。只是考虑到赑屃作为龙子的身份,后来这家伙的身上,装饰性的附件越来越多,头上长出了角,背甲也开始按照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讲究生长了。
这是违背自然的,从地球上出现龟以后,只有在美洲发现的一种头上长角的龟(角十分脆弱,推测使用来吓唬敌害的),不过早已绝迹数百万年,与人类不存在交集。排除这些人为的因素,赑屃的原型属于龟鳖之属当无疑问。但到底属于哪一种龟鳖,则是值得研究的。
但从体型而言,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龟——象龟无疑是赑屃最有可能的原型,不过,象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产,中国并不产,而在赑屃产生的时代,让中国古人飘洋过海去美洲弄一头象龟回来未免难度太大。
倒是红楼梦中的描述,让我们可以找到一点线索。贾宝玉发痴想的时候曾经说出要去变个癞头鼋去驮碑——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以此来看,曹雪芹的心目中,赑屃的原型显然是“癞头鼋”。这个观点并不是孤立的,持同样看法的古今大家不少,都认为赑屃是以“癞头鼋”为原型塑造的神兽。两者之间的差别,大约仅在于癞头鼋没有牙齿,而赑屃却齿若编贝,有一口好牙。
赑屃的牙齿
这样的差别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所有龙都是有牙的。推测如此观念来自于对龙的真实认识。在古代中国,人们一直在使用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据称是龙留下的遗骨,其实不过是化石而已。即便是古人,见过龙的估计也没有几个,但见过或者使用过龙骨的则不在少数。动物最容易形成化石的便是牙齿,所以古人对龙的认识和或锋利或坚固的牙齿结合在一起几乎是必然的。当然,赑屃被赋予牙齿可能还有一个原因——癞头鼋是一种凶猛的水生大鳖,曾经是长江和太湖等地最凶猛的水底霸主之一。
曾经生活于杭州西园寺的一头癞头鼋,当时已经四百余岁,注意它头部有着无数不规则的金色斑点,这便是“癞头”得名的由来。
癞头鼋,又名大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斑鳖,体型巨大,寿命悠长,而且智力远胜一般爬行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与人交流,或许人们选择它作为赑屃的原型,不仅因为其巨大,而且因为这种灵性。
注意癞头鼋(斑鳖)头部的金色瘢痕
说来令人吃惊,今年,越南还剑湖的一头斑鳖死亡,竟然成为国际性新闻。但从逻辑上说着一点儿也不奇怪,世界上的斑鳖即癞头鼋又少了一头。西园寺的四百岁癞头鼋“方方”在2006年寿终正寝,如今,查明还活着的“赑屃”,只剩两头了,它们一头雄性,一百余岁,一头雌性,八十余岁,目前生活在苏州动物园。
作为代表赑屃的瑞兽,癞头鼋在我国古代记载中时有出现,但由于对其不够重视,直到2002年我国才确认了其属于单独物种,但此时距其野生个体最后一次被见到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种体形硕大,肉味鲜美的大鳖一直是国人猎杀的对象。
商作册般青铜鼋,反映了商王射杀大鼋的场面,其外观带有明显的癞头鼋特征
随着癞头鼋的减少,这种猎杀曾一度有所收敛,国人开始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西园寺的癞头鼋便是被放置在湖中用于“守藩司”而幸存下来的。不过,近代以来,随着太湖的水质恶化,加上礼乐崩坏,人类一度对自然持掠夺的态度,又对这种动物的珍贵不了解,造成包括癞头鼋在内的中国大型龟鳖动物几乎全部遭到灭顶之灾。如今,可以作为赑屃原型凭吊的这种大鳖,仅剩两只了,眼望太湖、鄱阳湖、阳澄湖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养殖界桩、富营养化和污染严重的湖水,在野外世界找到它们同类的可能性几乎不复存在。
保存在武汉的一头癞头鼋标本
2016年,仅存两头癞头鼋的人工繁殖计划再告失败,此前,它们曾自然结合产卵,也未能孵化。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往往繁殖艰难,癞头鼋家族能否延续下去,仍是颇为悲观的前景。
希望我们的后代,还能从真实的大鼋身上,看到赑屃原型的形象。这一期望,恐怕只有上帝和人类共同努力,还有一线可能了。
【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