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青茄子烧白扁豆,白白绿绿的,好看又好吃;绿茄子毛豆饭,米香中透着绿色的味道…..这几道上海近郊的本帮菜,随着绿茄子的销声匿迹,已经很多年不上桌了。昨天,记者在嘉定区黄渡镇的联民农庄里发现,消失已久的本地绿茄子“重现江湖”——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发的茄子新品种“绿秀丽”在这里举办现场品鉴会。青绿色的茄子烧出了一道道传统本帮菜,让现场市民的味蕾重温清新自然的儿时味道。
图说:绿秀丽 采访对象供图
绿茄子因为吃口好,以前是上海农家自留地里的保留品种。后来,随着外来蔬菜品种的不断更迭,绿茄子种得越来越少,在市场上几乎消失了。近年来,上海市农科院茄子育种团队重新挖掘并改良本地蔬菜优势品种资源,开发出本地绿茄子新品种“绿秀丽”。研究人员发现,新品绿茄子不仅仅外貌清奇,口味清爽自然,在生长上还有鲜为人知的个性特征——十分适合有机栽培。
项目参与人、国家大宗蔬菜体系上海试验站站长查丁石研究员告诉记者,随着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机蔬菜深受青睐。在众多有机果蔬中,有机茄子有点“差口气”。市面上常见的紫皮茄子,若在纯有机环境中生长,坐果率不太高。若不用坐果灵,就需要手工授粉,增加了人力成本。“本地绿茄子则很适合有机栽培,无需化肥农药,坐果能力强,坐果率高。”即使在盐碱度比较高的土壤里,“绿秀丽”也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长得个头适中,青翠喜人。
据介绍,在近2年3次茄子品鉴活动中,“绿秀丽”均获得同类型茄子最佳品质奖。这种青翠欲滴、健康有机的绿茄子,一登陆商超即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以前只见过紫色茄子,绿茄子还是头一回看到。听朋友说这是新品种,茄子味道纯正,咬一口还糯糯软软的,有点甜,我特意买来试试。”据介绍,“绿秀丽”每日供应“盒马”500多斤,一上架就抢购一空。而种植“绿秀丽”的农户们,也同样赞不绝口。“今年我们的种植面积在15亩左右,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看,每亩绿秀丽的产值可达1.2万元。”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宋胜利欣喜地说。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说,绿茄子新品种的问世以及“特旺达”“沪茄五号”等沪产茄子品种的成果转化,是农科院继旱稻、甜瓜、黄桃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之后,取得的又一个新突破:“我们希望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上海农科院科研团队将继续培育出营养好、产量高、口感佳的茄子新品种,惠及市民健康生活,更多造福消费者。”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