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有句老话,上半句是“京油子、卫嘴子”。京油子是说北京人油嘴滑舌,能说会道;天津人能吃会喝,巧言善辩。其实,天津之所以被誉为“哏儿都”,唯二原因就是天津方言哏儿,老起根儿就这样,但现在不行了,一是几十年来学校教育越办越好,二是普通话得到广泛普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我和我的中小学同学都说天津方言。现在不同了,五岁小孙子从呀呀学语,就说普通话。真是随着岁月悄悄的逝去,裹着哏气的天津方言,也渐渐褪去,让一些老天津人心有不甘。
前些日子,有一哥们儿在视频上提到天津方言中有“归齐”和“归了宝堆”等两个天津方言词语,说不太明白“归了宝堆”的意思。我以自己的经历试做些解释。
我是老天津人,是50后,对天津方言土语还有一些记忆,但还没处动那根神经时,许多方言土语也是深藏不露的,受到“哏儿都方向盘”的启发,在此唠叨几句。先说说“归齐”和“归了宝堆”两词,其实“归齐”,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天津人现在也常说,主要是结果的意思,歧义的不大,在此咱不多说。重点说一下“归了宝堆”,实际上这一方言也有音变,应该是“归了八堆”,其中的八读三声,也就是“把”的音(和宝字音近)。这词的意思是强调和加重“归齐“的效果。举例:比如我家是自己一个院儿,这天,妈”妈跟我说,你把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归一块堆儿,能卖的卖废品,剩下的都扔了。我收拾半天后和妈妈说,归了八堆儿没有嘛能卖的,干脆都扔了算了。妈说,行,就听你的。在这里,归了八堆一词就包含了“我废了半天劲”的意思,强调了归齐或归一块堆儿的过程的不容易。
还有“业增”一词。业,本义是事业和功业,同时也是佛教用语,是梵文“羯磨”的音译。《妙法莲华经》有语:“生死所趋,善恶业缘。”特指恶业,本身是负面概念,和自然科学中“熵增”相似。由此说来,业增则为贬义。我年少时,经常有小伙伴相戏,或者成年人打嘴架时出现类似的语句:你去死吧!我死,宝贝儿,我死你就业增了。天津方言中也有“业增鬼儿”一词,一般是指那些家道中落,父母病亡,自己又不学无术不争气,乃至露宿街头,沿街乞讨者等。现在我们已进入新时代,像归了八堆、业增、业增鬼儿等地方俚语,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