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连篇累牍、汗牛充栋,最好学者,尽其一生能阅读的书也不过九牛一毛。尤其是先秦古籍佶屈聱牙,没有点古文底子,读起来简直不知所云,硬着头皮读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让朋友们大体了解一下中国古籍,从今天起,笔者不定时简单推介中国著名的古籍佳作,为了不至于太枯燥,笔者尝试推送一些诞生其中的名言警句,尤其是其中的成语,希望大家喜欢。
本系列推介的第一篇古籍著作是儒家中重要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
一直以来,《尚书》被很多人认定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其主要内容为:阐述仁君治民之道以及记录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尚书》是一部包括典、训诰、誓、命等多体裁文献汇编,共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等四部分,其中部分文章(如古文尚书)据信是伪作。
自汉代以来,《尚书》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的必读书目,在历史上影响自不必多言。
从文学成就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古籍中的有关章节记载,《尚书》之前,尚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书,可惜这些书都早早亡佚了,没能流传下来,实在遗憾!
《尚书》一书虽然古奥难懂,但其中很多名言警句流传至今,成为常用成语或者俗语被广泛使用,言简意赅又脍炙人口。下面笔者就举几个例子。
1、玩物丧志
据《尚书•周书•旅獒》记载,武王克商以后,打通了通往九夷八蛮的道路。其中的西方旅国进贡了当地的名犬——旅獒。
大概和现代人一样,对这个宠物狗,武王也非常喜欢,太保召公看在眼里,在心上,担心武王玩物丧志,荒废政务,于是写了《旅獒》一文,来劝谏武王。
召公说:“呜呼!圣明的君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夷都来宾服。而且不论远近,都贡献各方物产,但只限于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同时)君王向异姓国昭示明德,使他们不要荒废职事;分赐宝玉给伯叔之国,来展示亲爱之情……(还有),德盛之人不轻易侮慢他人。狎侮君子,就不能让他们尽心公务;轻易侮慢百姓,就不能让他们尽力做事……所谓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不做无益之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品轻贱寻常用物,百姓才能富足。(考虑到饲养成本等因素)犬马不是本土的不养,珍禽奇兽不能用国家财力养育。
2、功亏一篑
《旅獒》一文中,除了成语“玩物丧志”,还出现了另一个常用成语“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功败垂成”。
《旅獒》除了劝谏武王不要玩物丧志外,还提出了一种非常先进的观点,即犬马不是本土的不养,珍禽奇兽不能用国家财力养育。可以说,召公较早(最早?)提出了国家财力不可滥用以及国家必须重视人才的先进理念。
召公说,不以远方的物产当宝贝,远人就会来归附;以贤才当宝,身边的人就会心安。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已经证明。
除此之外,召公提出了细节管理的理念。召公明确指出,一个人如果平时不注重细微言行,日积月累,终究会损害大德。这就好比修筑九仞高的土山,但可能仅仅因为差一筐土而导致失败(功亏一篑)。所以,周朝想要世代为王,长治久安,作为国君的武王必须明白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只可惜的是,召公只提出了道德教育,而没有提出权力制衡,从后续封建王朝的兴废存亡来看,也可以说是功亏一篑啊。
国学经典欣赏: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