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8日讯近日,《时间科学馆》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窦忠和刘永鑫,接受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畅谈北京时间背后的故事。
窦忠说,大家很好奇国家授时中心为什么设在西安,这其中是有历史原因的。最早我们国家的时间工作主要是在上海,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迁到内陆。
新中国成立初期,授时工作提上日程。当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来传播时间信息,而无线电的特性就是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所以授时台选在国土的几何中心相对好一些,便于覆盖全国。
第二个因素也是因为时间工作的重要性,时间对于国家安全、民众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研究的时间,它作为一项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被挪到内陆地区,远离东南沿海。
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国家决定在内陆腹地从速建设一个专用授时台。中国科学院组织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专家,多方踏勘选址,按照“靠山进洞”的战备要求,选定渭北高原的陕西省蒲城县唐宪宗景陵附近的金帜山上,建设西北授时台。1966年开始建设,到1970年基本建成并定名为陕西天文台。
2001年,中国科学院报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将陕西天文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中心以时间服务为本,开展授时工作及相关研究,使我国的授时服务和时间频率研究水平整体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