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化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应该如何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辽宁省新民市城南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从“新”字入手重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长度——构建系统性劳动教育体系。学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低起点、小台阶、系统规范化的课程设计方式重新梳理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纵向的劳动课程内容,其中包括三大类课程:基础课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基地劳动、岗位体验)、探究课程(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研学旅行)、创新课程(社团课程、科技制作、项目学习),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递进提升。
新深度——构建整合性劳动教育体系。一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进行横向融合,结合学科内容及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二是与“家长进课堂”相结合。学校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作为实践基地顾问,给学生讲解植物栽种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做面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劳动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三是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生活技能实践”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强调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四是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比如,“粽子文化”项目式学习包括低年级的“小小粽子我最爱”、中年级的“小小粽子包起来”、高年级的“粽子文化我传承”,学生通过不同的任务关注点和任务实践,感受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态度、观念、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五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通过校内外的服务活动、日常劳动、职业体验、节日活动等,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并通过这种“动”起来的劳动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
新宽度——构建开放性劳动教育体系。一是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表,统筹安排学生校内外的劳动时间,规划实施劳动内容,加强教师培训,探究劳动教育途径,提高劳动教育效果。二是提升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改变家庭劳动意识淡薄的情况。学校通过“家风家训润童心”主题活动对学生的家庭劳动作出明确安排和具体指导,通过“周劳动记录表”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倡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社区劳动。三是借助社会实践的协同作用。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和地方教育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社会劳动实践服务,提高学生劳动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开展“五老”进校园、走进纪念馆、走进社区、城南娃致敬身边最美劳动者等一系列活动。
新维度——构建科学性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一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学校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周劳动记录表,形成过程资料和量化的阶段评价,从而达成综合评价的目的。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学校综合学生校内外的劳动态度和观念、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清单、周劳动记录,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三是评价结果榜样化。学校通过每周班队会、劳动技能比赛、劳动节等活动,评选班级劳动小模范、学校劳动小能手、最美劳动宣讲员,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劳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的提升。
新样态——构建个性化劳动教育体系。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努力挖掘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新样态。一是将传统劳动项目与新时代契机相结合。开学第一课,学校通过“一粒米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果实的道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居家战“疫”期间,学校开展“播种希望的种子,我与小苗共成长”绿色种植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在“传孝道、展家风”活动中,学生为长辈做一件暖心的事,自制精美孝心卡,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记录幸福的时刻。二是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学校与新民市总工会和新民市教育工会保持良好共建关系,成立多支“劳动模范中队”,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打造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校园劳动基地,种植花生、辣椒、红薯、大豆、茄子、萝卜等,收获后大家共享劳动成果、品尝劳动果实、书写心得体会。此外,学校还带领学生走进校园附近新建的林里公园,针对园内玫瑰、元宝枫、山杏、暴马丁香等植物,从种植、养护、认知习性、成长观察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究学习。
学校遵循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成长中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学生的幸福未来。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新民市城南小学)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