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经典中的老通城豆皮

研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于湖北有着别样的情怀,因为其中‘刘备借荆州’的典故总是被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挂在嘴边,甚至最后还诞生出来的一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说法。

其实湖北荆州作为古代历史兵家必争之地,主要还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游,而在湖北快速的发展的现在,荆州已经成为了历史古都的文化代表逐渐泯灭人迹,取而代之的则是湖北的省会,拥有着‘美国硅谷,中国光谷’之称武汉。

和战争不断的兄弟不一样,武汉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因为经济的推动连带着饮食业的发展也相当的迅速,而注重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武汉人们则是在早餐上下足了功夫,最后著名的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和老通城豆皮就这样问世,虽然同样都是武汉不得不去品尝的名小吃,但是对比起其他的两个小伙伴老通城豆皮相对的就是个含蓄的大家闺秀了。

对比起开遍全国垄断了早餐业的热干面和因为有无数竞争对手而存在感相对较弱的四季美汤包,老通城豆皮简直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专心的钻研开发自己的新产品,数十年的老字号从不轻易的授权,只愿意代代相传的在自己老酒楼传承,只为给前来的客人提供最正宗的武汉豆皮,而这种味道据说是在其他地方都品尝不到的独特绝味。

武汉历史经典中的‘大家闺秀’——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豆皮与杨家豆皮

老通城豆皮起源于湖北永安镇,在武汉历史最悠久的豆皮便是武昌王门口的豆皮,据说是当时那家豆皮的店主姓杨,年纪一大把眼睛还瞎了一只,为了谋生活只能够到处推着豆皮摊子在城中四处乱晃,久而久之因为豆皮制作的味道好而渐渐的出名,于是杨家豆皮的名号便传了出来。

而这个时候的武昌王妃因为怀孕总是会在每月的十五出府去寺庙烧香,一路上听闻过路的人们说的多了自己便也好奇起来,于是在某一天武昌王妃早起的时候她便突发奇想的想要吃这个杨家豆皮,心疼妻子的武昌王便命人去买,却不料今日的杨老头身体不适歇业。

没有吃到想吃的东西,孕期格外娇气的武昌王妃便委屈的哭了,于是勃然大怒的武昌王便下令将这个杨老头抓回来处死,最后还是武昌王妃求情才让杨老头免于一死。

为了感激武昌王妃的仁慈,杨老头便用自己老家永安镇的做法为武昌王妃制作了豆皮,还加上了蒸熟的糯米以及熬煮的猪肉与其他的食材,食过的武昌王妃甚是喜欢这种味道,于是杨家豆皮的摊位便每日固定在武昌王府门口开摊,一直到杨老头过世由杨家儿郎接手后,杨家豆皮也一直武昌王府门口固定开摊,这也是老通城豆皮最早的故事起源。

据说现在的老通城豆皮有很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曾经的杨家豆皮,而在杨家豆皮已经手艺失传的现在,老通城豆皮已经算是最还原其味道的武汉经典口味的传统豆皮了。

武汉历史经典中的‘大家闺秀’——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豆皮的演变

杨家豆皮准确来说不能够算是老通城豆皮的前身,据说在清朝道光年前杨家豆皮一直都没有固定的招牌,直到第四代杨家老板在同乡的提醒下才后知后觉的制作了招牌,于是杨洪发豆皮便闻名武汉最后还开启了小店,就连后来的豆皮大王也在那家店里面打过工。

但是因为近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的交流促进,杨家的子孙不愿意在接受‘子承父业’的限制,不愿意在窝在老家小店铺制作豆皮,于是到最后杨家豆皮逐渐的失传,就算是后来的豆皮大王已经最大程度上的制作出来接近于杨家豆皮的老通城豆皮,但是依旧与本尊味道相差甚远。

但纵使如此老通城豆皮也依旧被奉若经典,就连主席也曾经为了这份味道数度光临老通城豆皮酒店,称老通城豆皮是‘湖北风味’是其他城市都无法品尝到了的地区绝味,而大概也正是因为主席的这一番话,就算是科技发达的现在,老通城豆皮店也依旧开在当初主席到访的地方,甚至还接待了诸如邓小平、周恩来等著名人物。

而正如同曾经盛极必衰的杨洪发豆皮一样,老通城豆皮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绝境。

武汉历史经典中的‘大家闺秀’——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豆皮的意义与价值

老通城豆皮的主要制作材料糯米富含蛋白质与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同时还能够温补虚弱的身体强壮人体,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来说拥有奇效,而因为糯米与相较米饭更为香糯黏滑的特质,因此对比起当作主食的米饭,糯米则是更多的被用于制作风味小吃,极具饱腹感,而且味道甘甜搭配着其他的食材味道都能够轻易的食用,因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但是拥有着高营养价值的糯米也不适合肠胃不好的老人使用,因为糯米富含的淀粉难以被肠胃水解,因此对于部分疾病患者要减少食用,更禁止生食和冷食,对于肠胃刺激性很大。

老通城豆皮是承载了无数武汉人的记忆,作为武汉的著名早餐,老通城豆皮诞生于中国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结晶,受到了地域的影响而几经变化,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物件被人们所遗忘,就连类似老通城豆皮这类的食物也面临着没有人愿意学习传承的境地。

其实不光是老通城豆皮,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过于的漫长了,时间吞噬掉了许许多多本来应该传承到现在的宝物,老通城豆皮仅仅只是那些被遗忘了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而现在的我们则不应该通过网络去认识它,而是真正的学习传承下去。

因为那种中国的文化,是世界的遗产,是我们的骄傲。

参考文献:

陆文夫《美食家》

唐鲁孙《中国吃》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2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2日 下午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