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站

编者按:勇立时代潮头,胸怀天下大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战,无论是智库还是媒体的发展,都要以全球意识来打开国际视野,智库在知识创新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出观点。红星新闻网将进行资源整合,与知名智库专家、学者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引领风潮。今日,红星智库推出第一期稿件,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聆听行业之声。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专家 徐平

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盛。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成为城市发展进步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成都市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文润城塑造“三城三都”品牌。

加强古镇研究 留住文化根脉

近些年来,很多市县里,能够被认定为是古村落或传统村落,也确实还多少保留有旧时形态的村落,已经是屈指可数。乡土性的东西看似寻常,其实,其中的许多元素和细节,朴素、平实、自然、生动,也不乏充满艺术和灵性的东西。这些恰恰是现代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少见的。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书院大门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武庙飞鸟

古乡镇的起源

郫都一陶片 为乡级聚落提供了实证

乡制,始于西周时期。《周礼·大司徒》中记载有:“五州为乡。”《广雅》中记载有:“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郫都区指路村发现一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出土器物中有一块双耳陶罐残片,残片上刻有“×子乡”的字样。考古专家认为,该陶片的发现为明确汉代基层乡级聚落提供了实证。

唐朝时对乡制有了更细致的规定,即“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镇制,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现。《新唐书·兵志》中有:“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乡和镇的建制及其治理模式随着朝代更迭发生着变化。商业或经济意义上的乡镇,则于宋代时才真正出现,时以市镇称之。

宋《事物纪原》中记有:“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据统计,两宋时期,四川盆地范围内就已形成近1000个市镇。

明清时,对市镇有更明确的界定,即从民居聚集、商业贸易和禁防管理上来解释和说明。清乾隆《遂宁县志》中记载:“无城郭而民居稠密、通商旅便交易者,古谓之镇。亦有按期为市概称场镇矣。”至清末,四川盆地范围内的市镇数量估计已超过5000个。

清宣统《广安州新志》记载:“历代乡镇繁盛者升县,县废者改乡镇。轻重繁盛丰德,五里五党之遗哉。兵燹经,乡镇亦多徙。乡有广狭,镇有大小,究厥盛衰,因乎贫富。地多因山水、城呰为目,亦假寺庙、桥堡为名习便旧称。”这段话对乡镇的兴衰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乡镇的名字由来,给出了简要说明。考察四川各地古乡镇之变化因由,大致如此。

乡镇场市有大小,各地叫法也有差别。巴蜀地区多以“场”称呼之。典型的,川西坝子里就有很多以“场”作为镇名的,如董场、蔡场、韩场、唐场、王场、文家场等。民间习称为场的就更多了。对应地,其他一些地方,则称为“集”“圩”“店”“街子”等。

乡场或市镇,是地域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经济形态的高度聚合体,承担着众多的社会功能。

古乡镇,不同于家族意义上的群居聚落,它的形成,既是行政管理的机构派生,也是农商经济的发展使然。当然,追本溯源,古乡镇一般都是从小的村落、“幺店子”、草市、集场、驿站、兵屯或镇卫等发展而来的。

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古乡镇,其名称、辖属与辖域历经变化更迭,其中一些古乡镇,由早期的县城变化而来,其县制延续时间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如郫县唐昌镇、新都新繁镇、广元昭化镇、武胜中心镇、青川青溪镇、青白江城厢镇等。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古乡镇三种类型 大都是古人所谓的“风水宝地”

梳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乡镇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乡镇,即以开采和输出当地自然资源为主业的乡镇;二是商贸型乡镇,即承接多地农商物资的囤积、转运与交易的乡镇;三是综合型乡镇,即前面两种类型以外的乡镇。

古乡镇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即适宜生存与居住的环境,包括丰足的水源和物产;二是有着与四邻或外埠便利的通达方式,典型的如要道或要口,水路或陆路交通;三是有着能吃苦耐劳、适时应务、和睦相处的人群。

此外,特定时期的商贸需要或军防需要,即其历史功能,也是一些古乡镇形成和规模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盐业,在历史上就促成了四川很多乡场的发展与繁荣;另如茶业、糖业、铜业、纸业等,也促成了四川一些乡场的发展。历朝历代的军屯镇守,在促进边地开发的同时,也促使了这些地方乡场的形成。

四川古乡镇,有其特定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地域性特点。

从物理层面上看,有街道空间和建筑空间;从使用属性上看,有公共空间和非公共空间;从功能角度上看,有政治空间、文化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等。透过这些空间,可以更好地考察和分析古乡镇聚落的选址与形成、形态与规模、结构变化与发展,以及古乡镇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力等。

四川境内的沱江、嘉陵江、岷江等大小江河流域,因于气候温和、物产多样,远古时期就是人居上选之地,星罗棋布于其中的各个乡镇所在地,得水藏风,聚财聚气,更是古人所谓的“风水宝地”。多次战乱和灾害后,很多乡镇终能振兴与繁荣,正是得益于其嘉好山水原本的丰沃与恩赐。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移民组成的四川古乡镇 古镇史也是一部厚重的移民史

对于四川各地古乡镇而言,已经无法用“原住民”这个词语来准确表达人与居地之间的关系了。

秦汉以前,现四川地域的大部为古蜀国与古巴国领域,其中间杂着一些小的侯国或封国,以及少数民族领地。秦人,大概是秦灭巴蜀后最早的移民,其后有更多的中原移民进入巴蜀各地。

汉武帝时的西南开发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中原人以及“僚人”等少数民族入蜀,再次融合和改变了蜀地居民的血统构成。

隋唐至宋元,各朝代更迭之中,又不断有中原与北方移民,以及少数民族移民进入巴蜀各地。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移民填川”运动,可谓是四川地域内所经历的最大的两次移民潮,其移民数之多,移民迁徙范围之广,空前未有。可以说,四川古乡镇历史,也是一部厚重的移民史。

移民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了红薯、玉米、土豆、辣椒、甘蔗、烟叶等多种高产农作物,用他们过人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新乡地创造新的辉煌。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古镇家风传承 安仁的计氏、新繁的费氏都是德高望重的乡贤

家风熏养与传继,尤为古人所重视。几乎每一个古乡镇里都记录有因家风良好而家成业就、光前裕后的故事。

所谓家风,即由祖辈世代养成并传续于后代的一种风尚,体现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多个方面,通过家规训范来约束家庭成员,尽力做到持家守业、砥节奉公、诸善奉行、精进不休。

三国蜀汉诸葛亮的《诫子书》、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周怡的《勉谕儿辈》、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历来被当作经典用以教育后人。

四川古乡镇里保留下来的一些家谱或宗谱中也多记有祖训和家规。安仁的计氏、新繁的费氏、白衣的吴氏等就是因家风清白和家学承继而成为了德高望重的乡贤。

毫无疑问,家风乃立家之本,既是一家之规矩,也是社会之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绵延兴盛之基因。良好家风的保持,不仅有助于家族的兴盛,也是整个社会和谐与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

古乡镇,是有故事的地方。乡土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乡镇就是人们留住乡愁和文化记忆的载体。

研究古乡镇文化,就是要弘扬笃信好学、遵道秉义、求同存异、济世爱民的思想,秉持俭约自守、力学笃行、开拓进取的理念,传承勤慎肃恭、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美德。

研究古乡镇文化,也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加强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以及其他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形成良性的乡村文化生态,推动文化交流等,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里,乡村建设与发展仍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古乡镇的记录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思考更多的问题。

例如,可以在古乡镇的形成、兴盛、留存与衰亡中,寻找农乡可持续发展与其现代化转型的思路,探究现实乡村空心化、文化断裂的深层次原因,构设现代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塑造多元共生、多态共融的现代乡村生活;深入挖掘和利用古乡镇文化资源,将现代乡村建设与传统人文精神作为双重支点,以内涵激发外延,提升农乡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乡健康发展。

文化是古乡镇的血脉,是乡人的精神家园和乡场建设的沃土,也应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突出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更加频繁,更迫切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更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毫无疑问,对古乡镇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对于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徐平,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与巴蜀文史。巴蜀文化学者,著有《四川特色古镇文化大观》《秋月春风》《寒泉雅弄》等散文集和诗集。其中《资产评估全案模拟与操作》一书被列入教育部2009年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目录;主研课题《成都市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研究》获得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优秀成果。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发展已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城市,地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成都,正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工智能创新与发展高地。今年上半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53.99%,为成都市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按照《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2年底,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辐射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工智能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形成独具成都特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助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成都人力资源、科教资源丰富,同时启动并制定了系列政策作为链条,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完整生态,串联起了“政产学研用”多个环节。其中,当金融风险管理进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或成破局关键。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系统性风险控制相结合,成为了当前金融业数字化发展的重点突破口。

针对这一问题,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郑刚与我们分享了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将如何助力金融业数字化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人工智能来防范金融风险。

应用场景:医疗、交通、金融等优势领域,已诞生了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近年,计算机硬件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算力也飞速提高,让计算机科学足以支撑如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主要由三个应用场景,分别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及金融数据分析,金融数据分析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大数据的分析,用来判断数据流的趋势、运行的变化。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渗透赋能效应,目前,成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优势领域,已诞生了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郑刚介绍,现在这块技术的应用在国内主要还是以为银行提供客户的风险画像为主,在二级市场上进行风险管理、对交易进行研究分析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慢一点,但是随着在全球的金融博弈越来越激烈,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在二级市场防范金融风险这一块的研究工作,这个也是国家层面制定的三大攻坚任务里面,连续三年防范金融风险都是排首位的重点。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图据图虫

现状路径:通过智能化的参与,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参考量化数据会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近几年,我们将重点放在科学技术、民生、国防工业上,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有一些差距。

郑刚提到,在利用人工智能做交易与市场分析方面,国内二级市场人工智能参与度不到20%,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是通过主观分析,以人为处理数据的方式在开展工作,再加上现阶段金融业大数据的分析的人才严重不足,因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实际上,二级市场的交易和投资核心在于控制参与市场的风险,由于普通投资者缺乏综合的金融专业知识,不了解各类信息对市场运行有巨大的影响,但是通过智能化的参与,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参考量化数据并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利于时机和风险的把控。

红星智库丨对话红星新闻网智库专家①

图据图虫

未来趋势: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将是应该是成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必将带来金融行业的新的发展与突破。成都有着良好的供应链金融行业生态环境,面临崭新的机遇,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将是应该是成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成都,可喜的是涌现一批数字化与供应链相结合的优秀案例。其中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系统性风险控制相结合成为了当前金融业数字化发展的重点突破口,使用量化交易工具来提升决策效率是市场交易的大趋势。

专家介绍:郑刚,四川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成都正福金融工程应用研究院理事长兼常务副院长,天府新区对冲基金学会创始人之一,天府新区对冲基金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正福量化交易系统总设计师等。

ID:jrtt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1月 21日 下午12:09
下一篇 2023年 1月 21日 下午1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