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后汉的祸乱源自于汉灵帝刘宏宠信宦官“十常侍”。当时,这些宦官权倾一时,败坏朝纲。汉灵帝在位二十年,也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统治最长的时期。所以,在《后汉书》里,范晔还专门为这些宦官作了《宦者列传》。
在大家的印象里,宦官就是被阉割了的太监。其实,宦官的真正的来源不是这样的。接下来就让我来说一说宦官的“前世今生”。
“宦官”的本意是什么呢?
“宦”字的本意其实并非是指“阉割”,“宦官”也不是指被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说文解字》里:“宦,仕也。……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也就是说,宦就是学习做官。
其实在古代,宦字的本意既有学的意思,也有仕的意思。比如《礼记》中的第一篇《曲礼》中有:“宦学事礼,非礼不亲。”有注解:仕与学皆有师,以明道也。
现在我们知道了“宦”字的本意,即相当于现在一些人在机关中学习做公务员。那“宦官”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些“公务员”在学习中,逐渐有了自己的经验,从中不乏许多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平常也都要替长官们办理各种私事。
比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其中“舍人”就是指战国及汉初那些王孙贵族的私府吏员,也称为“门客”。
再比如《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说:“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就因为秦始皇年少时,嫪毐与他的母亲私通,所以追随嫪毐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当然,在古代的贵族当中,也绝不是嫪毐一人养有舍人,其他的贵族家中自然也有。这种在贵族家做舍人的便在当时被称为“宦”。又因为这些舍人是他们的主人的食客,是那些贵族主人在养着他们,所以,又称为“养”。
这些门客,除了贵族老爷们有,在皇帝的名下自然也有,于是,便有了“宦官”,比如西汉时期的“中常侍”即是宦官之一。
在前汉时期,这些宦官也并没有都用阉割过的人,只是到了后汉光武帝之后,才开始专门用此类人。
但是,这些阉割的人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阉割的人从哪里而来?
在古代,有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墨即在脸上刺字;劓是割去鼻子;剕是截去足指;宫,对男子即进行阉割,女子只是把她关闭;大辟就是杀头。
这些伤害身体的刑罚,起初只是对俘虏和内奸实行,后来慢慢地也对本族内部的人也开始实施刑罚。
那些受过刑罚的人依然也会安排一些事情给他们做,其中受过宫刑的人则安排的事情则是“守内”。因为,用阉割过的人在内室服役,则可以防止妻妾与别人私通。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巷伯》,作者是巷伯。据说这个巷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因被人陷害而被处以宫刑,成为了一位“寺人”。
巷伯的身体虽然惨遭宫刑,但他的心里依然时常关心着国家大事,当时的人们也没有因为他受了宫刑而鄙视他,而是尊称他为”孟子“。
”子“在古代即是一种尊称。当然,他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个大思想家”孟子“。
可是,发展到最后,有些人为了能进入贵族的内室去当差,竟然不惜自行阉割来作为进身之阶。
这样一来,宦官早已经失去了以前的本意。
宫刑,在隋文帝时已经取消,做内监的人都是自行阉割。到了汉代,虽然还有宫刑,但是据《后汉书·宦官列传序》中记载,依然是以自行阉割来作为进身跳板的人居多。
汉朝给处宫刑的地方,取了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蚕室“。
《宦者列传序》中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也就是说,从后汉开始,宦官开始专用阉人。
从此以后,”宦官“二字,则成为了此类人的专称,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本意了。
太监的来历
”太监“,其实本为一种官名,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是政府的一个高级职位,其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
宦官被称为”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了。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到了明朝,宫廷内设有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其领导者被称为”掌印太监“,都是由宦官担任。低阶的宦官则被称为”少监“、”中监“。也就是说,只有高级的宦官者才能称为”太监“,于是,太监便成为了高级宦官的称呼。
清朝时期,北京已经有了专门”净身“的机构。比较出名的便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还有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据说这两家都是清朝的七品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每个季度给宫内的内务府送净了身的男孩子。
这些太监入宫以后,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爬到很高的地位,大多数下层的小太监辛苦操劳一辈子,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便会被赶出紫禁城。因此,许多小太监到了晚年以后,都是以寺庙为栖身之处。据说,在北京城外,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大约有二十多座。
后来,由于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人们便把所有的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也就也为了宦官的代名词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