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1936年,当红军的长征队伍翻越六盘山这最后一座高山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这篇歌颂长征的不朽之作。
“不到长城非好汉”,六盘山精神就此奠定。八十多年前六盘山顶的豪迈诗句,至今鼓舞着六盘山的人民克服一切困难,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纪录片《六盘山》就将紧扣这一精神内核展开,彰显新时代宁夏和六盘山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一座山
六盘山,逶迤200余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山地南北走向,南段称陇山,北侧曾经山路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因此得名。
纪录片《六盘山》的导演曾经称六盘山“地理是它的骨骼,历史是它的血肉,文化是它的气质,红色是它的信仰”,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价值,也使得六盘山与贺兰山并称为宁夏旅游的“两山”。
纪录片的镜头,不仅记录了六盘山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是通过讲述生活在这座山脚下的人的故事,体现出这片山脉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一群人
纪录片《六盘山》共8集,讲述了四十多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鲜活的人生榜样。
18年前,隆德人张国勤受到长征精神感召,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旅程: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经历了13个省、133个县市,拍摄了5400张照片和46盘录像带。沿途的孤独、艰辛和涉险,让他觉得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隆德县魏氏砖雕的第三代传承人魏世祥打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将手艺传给了女婿卜文俊。到了卜文俊和儿子魏亚龙这一代,他们又打破了家族传承的桎梏,成立砖雕公司,只为将独特的手艺传给更多人;
二龙河林场副场长郭志宏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在野外拍到珍稀的金钱豹的影像。几经周折,多亏了红外相机,他拍摄到了久违的金钱豹的画面;
……
在他们身上,有文化的延续,有家风的传承,有信仰的坚守,有各种变化,也有各种不变,他们虽然是小人物,却共同拼出了一幅鲜活而恢弘的时代图景,如果说六盘山是他们的根,那他们就是六盘山的魂。
六盘山地区原本是偏远、贫穷的民族地区,但这里却正上演着感天动地的精彩故事;
六盘山的人民原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在六盘山精神的鼓舞下,他们也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深刻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