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物理选修3-5列为高考必考内容,但是本专题内容一直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命题。高考大纲对这一专题要求均是I类要求。从历年题目中看,命题多集中在光电效应、核反应方程、核能的计算,难度均不大。今年的备考依旧注重这方面的计算,但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实验现象、规律,加强本专题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题目类型。
光电效应
一、命题分析 光电效应的考察一般都会涉及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以光电管模型或图像为命题背景
二、知识点精选
(一)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表明: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频率呈线性关系,但不是正比例关系,与光照强度无关。
2.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k=eUc,其中Uc是遏止电压。
(三)图像关系
1.由Ek-ν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2)逸出功:图线与E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E=W0。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
2.由I-U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
(1)遏止电压U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绝对值。
(2)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
(3)最大初动能:Ekm=eUc。
3.由Uc-ν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
(1)截止频率ν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2)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普朗克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即h=ke。(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
三、例题
1.(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Ⅲ)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a和U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ka和Ek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νa>νb,则一定有Ua<Ub
B.若νa>νb,则一定有Eka>Ekb
C.若Ua<Ub,则一定有Eka<Ekb
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ka>hνb-Ekb
考点:
1.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2.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 。
3.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Ekm=eUc。
[解析]设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Ek=hν-W,同种金属的W不变,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ν的增大而增大,B项正确;又Ek=eU,则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成正比,C项正确;根据上述有eU=hν-W,遏止电压U随ν增大而增大,A项错误;又有hν-Ek=W,W相同,则D项错误.
[答案]BC
2.(多选)(2019·山西运城模拟)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图示的电路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描绘出图乙中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荷量用e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入射光的频率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M端移动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
C.由Uc-ν图象可知,这种金属截止频率为νc
D.由Uc-ν图象可求普朗克常量表达式为h=U1e/(v1-vc)
[解析]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遏止电压增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出Uc-ν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得出斜率、截距表示的含义.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遏止电压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N端移动,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根据Ekm=hν-W0=eUc,解得Uc=hν/c-hνc/e,图线的斜率k=h/e=U1/(v1-vc),则h=U1/(v1-vc),当遏止电压为零时,ν=νc,故C、D正确.
[答案]CD
玻尔理论
一、命题分析 对玻尔理论中氢原子能级图的考察,相对较少,最近几年2019年出现过。此部分的会结合氢原子能级示意图考查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轨道量子化、能级跃迁的理解,2020年也有可能会继续考查此部分。
二、知识点精选
1.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即量子化)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叫定态。
2.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定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等于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即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ν=ΔE)
3.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即量子化)的。
4.对氢原子能级图的理解
(1)能级图如图所示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2(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③一个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条;一群氢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 n(n-1)/2条。
原子核的衰变和核能计算
一、命题分析 核反应方程和核能是近代物理部分考试内容的重点,主要考查方程的书写、核能的计算、衰变的类型等。同时高考也可能会以我国最新核能源发展、核电站建设作为背景。本部分备考应注重核反应方程的规范书写及三类衰变的理解。
二、知识精选
1.衰变规律及实质
(1)α衰变、β衰变的比较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原子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 .
2.三种射线的成分和性质
3.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4.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5.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只能用“→”表示反应方向.
(3)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6.核能计算
1.应用质能方程解题的流程图
(1)根据ΔE=Δmc2计算,计算时Δm的单位是“kg”,c的单位是“m/s”,ΔE的单位是“J”.
(2)根据ΔE=Δm×931.5 MeV计算.因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所以计算时Δm的单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
2.根据核子比结合能来计算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比结合能×核子数.
(注:利用质能方程计算核能时,不能用质量数代替质量进行计算)
3.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的核子就越难拆开,该原子核就越稳定。
4.核子数较小的轻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比结合能都比较小,原子核不太稳定;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较大,原子核较稳定.
5.当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三、例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