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复行行原文和翻译(行行复行行古诗原文)

行行复行行

1.

此刻本来在山寺中,打坐,持咒,早起听晨钟,夜里听完晚钟歇息。给孩子们做了一年饭,自己也该放个假,去山中小住数日。一个月前定了行程、机票,临行前一天,家人抱恙,只得取消。这是现在的日常。

2014年暮春,「行李」发布第一篇文章。到这个春天,我们十年了。

那时,我们离开北京,离开一个大平台,一个前程似锦的职位,只身回到南方。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们不怕困难,不想明天,只觉得天大地大,自由自在,想飞就飞,想跑就跑。好几年里,我们遍访奇人异士,寻找险峰、奇境、桃花源。像林中穿行,山间跋涉,旷野里远足,大汗淋漓而不觉其苦,眼前所见全是风景。就这样一路攀爬,渐入佳境,直至山顶,豁然开朗。

然后呢?是漫漫下山路。

下山路上,我们放慢了脚步,看见外面的风景时,也尝试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继而,越走越慢,话越说越少,但一直在认真走路的,只是,从前的莽撞、天真不在,会有一段时间的自省、叩问,以及因此而来的不自在。

这段路上,漂亮的“登山”故事不再如从前那般击中内心,我想知道:为什么出发,为什么选择攀登一座山,是否下山,下山后如何回到起点,途中是否放弃,如果终其一生都抵达不了一座山呢,何处是远方,什么是勇敢……这些问题,问受访者,也问我自己。

《去洞山》《绿绒蒿之恋》《雪山·雪国》《如何抵达道路——一个行者对另一个行走的叩问》

这四本书,是站在山顶时,对来时路的回望,也是对下山路的探索。书名、序,都至少在两年前就已交稿,但目前都还没面世。就像一个农民,连续几年都没收成,走在路上,面红耳赤,觉得羞愧。一切都是因缘聚合,就像此刻本应在山中,最终却留在了家里一样。一个农民,最份内的事是埋头干活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最好是,也不问收获归谁所有。

所以2023年耕耘的庄稼有:

一个好朋友的口述史,今年出版

“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的口述史,今年出版

与“牛啤堂”创始人小辫儿的五日谈,希望今年出版

地方风土读本·浙江泰顺,今年出版

地方风土读本·云南怒江,今年完成书稿

假使有机缘,未来十年,我就在这巴掌大的园地里耕耘:

一是“风土”丛书,人地关系,始终是最挂念的。

一是“中国的一平方米”丛书,与人一样,这是借一平方米的微观视角,探索植物和地方的关系。

2.

我不是人们惯见的那种贤妻良母。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就跟着我上高原,下峡谷。出生后四个月,便做了我全程的旅伴,过去八年,我们一起跋山涉水,走南闯北,既没觉得自己辛苦,也没想过孩子的不易,更没想过爸爸一人留守在家的孤单。

从她上小学二年级起,稍微有了些变化:一年九个月上学期间,我留在家里买菜做法;寒暑假三个月,她和我一起在路上。

关于如何当妈妈,当一个日新月异成长着的孩子的妈妈,我也是完完全全的新手呀。几个月前,受老师嘱托,写一封家书给孩子。像这些年的大部分文章一样,我也在灶台边,一边熬着汤,一边写了这些话:

亲爱的孩子:

半个月前,我们又一次回到湖南,回到那个巨大、古老、幽静的院子。你在那里出生,学习爬行。而我,学习做一个妈妈。

从那个院子出发,你开始直立行走,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搭乘驴车、马车、火车,一点点走向天涯海角。祖国辽阔,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你见识了自然的壮美,文化的多元,也在途中强健体魄、健全人格。

然后,你开始上学、识字,从作家冰波的一则小故事起,爱上了读书。从此,走路、吃饭、乘地铁、坐火车……无论何时何地,手里永远捧着一本书。在每一本书里,你都能发现更多书的线索,于是,一本书引向另一本书、再一本书,追踪溯源,一个书的海洋屹立眼前。很多个清晨、雨夜,你、爸爸、妈妈,三个人,三盏台灯,三本书,各自一个精神家园。

你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养花、种菜、做饭,一起为每一餐认真摆盘——碗筷边添一朵小花、一点枝叶,就能让大自然“来”到餐桌。没有“眼前”和“远方”之分,心中有诗意,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桃源。

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拍下了很多照片。第一张照片,你躺在婴儿车里,不会说话,不能坐立。而今,你奔跑的速度,攀爬的高度,早已超过爸爸妈妈,我们喘着大气才能勉强追上你的背影。就像每年春天,我们会用竹杖和铅笔记录铁线莲的生长速度,四月天,万物生长,一天一个样,你也是啊!我还没学会怎么当妈妈呢,你就蹭蹭蹭长大了。

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适应“妈妈”的新身份。曾经,我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朋友遍天下,“我”独属于我自己。而一个新手妈妈,日复一日困在家中,了解并照顾一个新生命。我要把时间、心力,一切的一切,分享给这个新生命。而这个新生命,无法计划、控制。

像从山顶跌落山谷,我沮丧,失落,在黑夜里捶打自己。是爸爸放下所有,在你刚满四个月时,抱着你,陪着我,一起踏上旅途。我还想着如何保留原来的“自我”,而爸爸,迅速完成身份的转换和蜕变,走向新的“自我”了。那个新的“自我”,不是你,也不是我,是你和我之间,相互归属,又彼此成就的“我们”。

你四岁时,和妈妈一起埋过一只鸟。

是前一天傍晚来到屋顶的,带着伤,躺在山楂树下一动不动。你去摸它的羽翼,它着急地往前踉跄了两步。你说:“妈妈,它很害怕。”

第二天早上出门,它从楼顶挪到了楼下,停在对面邻居家门口。傍晚再回家时,鸟已经死了,停在楼梯沿上,大人们假装挪一下脚,它就可以从顶楼跌落到一楼。但你说:“妈妈,我们把它埋在花园里吧。”

那时你右手骨折,还绑着石膏呢,就用左手在桂花树下挖了个大坑。怕它冷,叮嘱我给它包块儿布再埋。埋葬时,你一边填土,一边和它说话:“希望你的伙伴会来这里看你”“希望明年这里开出一朵花”“我会让妈妈买只鸟回来陪你”………

那年你生日前,樱桃结满枝头,为了让前来聚会的同学们都能吃到,你每天醒来就去给她浇水,为她唱歌、跳舞,和她说话。生日前一天,樱桃齐整整地被鸟吃光了,一颗不剩。我难过极了,你却说:“妈妈,樱桃是我们的,也是鸟儿们的。”

当晚睡前一起读《想念巴尼》。巴尼是一个小男孩儿心爱的猫,猫死了,埋在花园里。邻居女孩儿说它去了天堂,小男孩儿生气,“巴尼不会离开我们的,它就在花园里。”爸爸说,巴尼可能去了天堂,但并不确定,“关于天堂,我们知道得太少。”巴尼也有可能就在花园里,在土里。任何东西都会发生变化,巴尼也会变,直到变成花园土地的一部分,“它会帮种子开花,帮那棵树生长,还有这片草地。对一只猫而言,这是件非常棒的工作。”我家的鸟儿进入土里,也开始了这件工作。某年某月某日,我们也都将汇入这份非常棒的工作之河里。但这个道理,是你教会妈妈的,用你无差别的爱。

我常常问自己,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家庭、孩子,到底是什么?是让我们日渐冰冷的心,再次被捂热;是让我们的恻隐之心,真正被唤醒,就像你爱护鸟儿那样。你的出现,不只是让我和爸爸的生命之旅多了一个旅伴,而是,生命由此完整。

但,我们是你的父母,你却不是我们的。纪伯伦早已在诗中写明,你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是你所在时代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人的生命志向,希望你朝着这份光亮无限接近。爸爸妈妈将给予你爱(而不是想法),庇护你的身体(而非灵魂),我们守护你、陪伴你,然后,目送你走向更深、更远的世界。

不过此刻,你才八岁,我们还能每天送你上学,接你放学。从家门口到学校,一共950米,每天往返两趟,一周五天,一个学期二十周,小学一共十二学期,累计4560公里。这是成都到喜马拉雅山脉,再到喀喇昆仑山脉的距离,这是我们一家人的桃花源之路。

旅途中,妈妈做得很不好,但,我们都是生命的学徒,只要旅程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对么?

每天傍晚放学时,半个夕阳还挂在远处房顶上,五六七八个孩子,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地涌进夕阳里,涌进巷子里。像一条河流,本来自然流淌着,途中被水坝截断,此时放下水闸,河流重新流淌起来。我跟在身后,看着夕阳落下,余晖褪尽,水银灯亮起,他们在银色的灯光和月光下奔跑。一趟银色的旅程。

巷子两侧陪伴他们的,是玉兰花开花落,是丝瓜开花结果,是昙花刹那开放又陨落……我像个偷窥者,偷看孩子们,偷看孩子们看不见的风景,用手机拍下了很多很多照片。那些照片模糊,生动,里面跳跃着一个个精灵,也许有一天,等孩子们长大,在这条通往学校的巷子两侧做一个展览。

3.

年初,在张文江先生《渔人之路与问津者之路》里,读到这篇写于1987年的文章:


通往桃花源的两条路——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渔人之路是一条通路。试读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首先应注意渔人的三次前行:“缘溪行”、“复前行”、“复行数十步”。没有最初的“缘溪行”,将不会发现桃花林。没有后来的“复前行”,将不会发现桃花源。没有最后的“复行数十步”,将不会进入桃花源。行行复行行,包含着渔人一路的精进。其次应注意渔人途中经历的三种心理现象:“忘路之远近”、“甚异之”、“豁然开朗”。前二种分别表现渔人的纯朴质直和凿破天真时的惊奇之感。后一种是久久寻找后的顿悟。“忘路之远近”极要,精神由此凝聚,而能否舍弃一切功利计较,正是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的根本区别。途中人“忘路之远近”与目的地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忘空间,一忘时间,存在着思想上的相应。渔人之路最终能通往桃花源,这是潜在的基础。再次应注意渔人之路上的两处座标:桃花林和山口。从发现桃花开始,由见花而上升为见树,由见树而上升为见林,初步所得的整体就是第一处座标:桃花林。但桃花林景象虽美,却不可止步于此,知林而不知源,终属半途而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正见其中的消息。桃花、桃树、桃林,既为路途必经之景,同时又为到家之障。只有将花、树、林由得而舍,由逐步舍弃到全部舍弃,乃至最后“舍船”,才可达到第二处座标:山口。山口“初极狭才通人”,正是进入桃花源前的艰难境地,所谓“黎明前的黑暗”,坚持走完最后的数十步,终于“豁然开朗”而到达目的地——“桃花源”。渔人之路上的两处座标,通过前者仅为小成,通过后者方为大成。
问津者之路是一条塞路。试读原文:“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渔人既出桃花源,沿途“处处志之”,则渔人之路化为问津者之路。渔人之路上的天真和天机,为问津者之路的“诣太守,说如此”和“处处志之”所窒塞。“忘路之远近”而行,每一次前行伴随着一次新的发现;“处处志之”而行,触目都是人为的记号,成为处处相隔的障碍。桃花源的中心景象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既有时间的变化,则此路已非彼路,彼人已非此人,渔人一旦走出桃花源,原路早已山高水复。执“处处志之”而行,渔人已不可走通,何况问津者。然而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实质上是同一条路,渔人如走不通,即成问津者;问津者如能走通,即成渔人。问津者一旦拆除“处处志之”的误导,抬眼复见自然变迁中的桃花林和山口,则问津者之路又可化为渔人之路。陶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津者当观此向上一着的指引。在渔人和问津者之上,更有已处于桃花源中的“此中人”。“此中人”怡然自乐,其“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态度,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象。渔人、问津者若能与“此中人”相通,或者无需更觅进入桃花源之路,低头饮泉水一滴,已可尝源头活水的滋味。

渔人与问津者,渔人之路与问津者之路,有时,差别只在一念之间。而无论上山、下山,世界尽头还是咫尺眼前,浪游者还是全职妈妈,真正的道路只有一条:行行复行行。就是那句我们说了十年的话:沿路行走,直到自己变成道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1日 下午1:47
下一篇 2024年 2月 1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 “不怕二十一晴,就怕二十一雨”,今日正月二十一,为啥怕下雨?

    导读:“不怕二十一晴,就怕二十一雨”,今日正月二十一,有啥说法? “收麦不收麦,单看正月二十一”,这句农谚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恰逢正月二十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正月二十一天气的…

    2023年 2月 18日
  • 国家宝藏2019年特展国宝

    昨晚,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迎来收官盛典。九件入选特展的国宝名单揭晓,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这九大国宝将入驻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九州幻方”特展,从20…

    2023年 2月 19日
  • 人行道上拦车石头叫什么

    人行道设栏杆 行人纷纷跨栏 加了移动栏杆后,路上的车辆少了行人的阻隔,通行速度比平时快了很多。但行人觉得护栏不方便通行,干脆跨过栏杆横穿马路。记者在现场观察了10分钟,跨栏者不下百…

    2023年 8月 16日
  • 刀片嗓建议多喝这5种润喉汤

    “刀片嗓不舒服”,分享3道“润嗓汤”隔天喝一次,缓解症状又美味。亲爱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厨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给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很多朋友阳了之后,都有…

    2023年 8月 26日
  • 盐卤液做豆腐方法(盐卤液做豆腐好吃吗)

    以盐卤分散液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在风味、外观、质地以及保水性方面均优于石膏豆腐。 豆腐 其制作具体方法如下几点: 1:盐卤分散液制备 在天然盐卤(氯化镁)中添加少量水、食用油脂、乳…

    2024年 1月 14日
  • 乘坐飞机出行 分区登机究竟该怎么登机

    乘坐飞机出行,有时在登机口准备登机时,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提示语:“为了提高登机效率,我们实行分区登机制度。”但是一旦登机后就会发现,依然会出现前舱的旅客在放行李,堵住了通道。乘务人员…

    生活知识 2023年 3月 1日
  • 柚子低钠人能吃吗

    “深秋一颗柚,降火人长寿”,金秋十月,正是吃柚子的好时候,价格便宜、水分充足~不过,吃柚子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呢?跟着可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都说柚子好,究竟好在哪里? 柚子属于…

    2023年 4月 14日
  • 吉星高照的寓意是什么,宝宝五行不缺起名字有什么讲究

    好听的男孩名字: 健柏 健豪 鸿春 德胜 圣玮 远乔 金波 桦震 智泽 羽明 旭若 德遥 昌坤 宇哲 弘楷 韵云 翰星 晋宁 博龙 昌瀚 乔松 智畅 皓轩 德业 益明 哲瑾 依平 …

    2023年 2月 7日
  • 大闸蟹急冻死了还能吃吗

    冻死的大闸蟹体内不会产生细菌,在低温下也无法分泌组胺,短期内是可以食用的,但存放的时间不可过长,避免大闸蟹变味变质,在食用时可搭配性温的老醋、姜末和紫苏同食。但是胃肠疾病患者不宜食…

    2023年 7月 19日
  • 什么是大豆纤维被子的优点和缺点?

    什么是大豆纤维被? 大豆蛋白是指来自于大豆的蛋白质,或者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那您知道大豆蛋白纤维吗?在逛家纺品牌店的时候,不少消费者应该看到过一种大豆纤维被,顾名思义,大豆纤维被…

    2023年 4月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