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的意思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文/张秀阳

东道主现在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例如2018年冬奥会的举办国家是韩国,所以韩国就称作2018年冬奥会的东道主。

东道,本意是东方的道路,道路和“主”连在一起,则是一个历史典故,源出于春秋时期郑国的国都,即现在河南郑州市下辖的新郑市。

这个故事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重耳自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晋献公十八年(前659年),深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预谋要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申生无奈,便上吊自尽了。申生死后,骊姬又开始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公子重耳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涯。

在逃亡过程中,重耳一行人曾经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说:“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又与我们同为姬姓,郑国出自周厉王,晋国出自周武王。”郑文公反驳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么可能都按礼仪去接待呢!”叔瞻说:“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郑文公对叔瞻的劝告不予理睬。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说:“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即位后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逾期者杀死整个家族,因为舅舅狐偃与狐毛都跟随着重耳没有回国,晋怀公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就隐蔽起来,才有了后来晋文公寻找介子推,放火烧山,为纪念介子推有了清明节一说。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前636年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这个故事,就是《左传》里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如今已先入中学课本,成为经典文章。

在此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如果灭亡了郑国而有利于您,怎么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跨越晋国,把秦国的边界置于远方,您也知道这有多大困难。怎么可以用灭亡郑国来扩大邻国的疆土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节来往时,我们就可以供给他所缺的东西,您并没有损失什么。况且您曾被晋君赐予过了,他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所知道的吧。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它既然能把郑国当成自己东边的国境,那就会肆意扩大他西边的国境。如果不损害秦国,又将从何而去取呢?损害秦国来壮大晋国,就请您认真想想吧。”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来历。烛之武的意思是如果保全了郑国,让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给秦国来来往往的使者供应住宿与费用,对秦国会大有好处。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烛之武自称东道主。

那么,既然有东道主,其他三方向,北、南、西,是不是也有相似的说法呢?考之典籍,其实是有的,不过,在后来历史的进程中,这些渐渐消失了。

北道主人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同义。

《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此外,还有“南道主人“一词。《魏书·裴延儁传》:“昨得汝主簿为南道主人,六军丰赡。”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想谋元宰,善保良图,南道主人,以相付也。”

清赵翼 《陔馀丛考·东西南北道主人》:“俗称居停主人为东道,本於《左传》 烛之武 之词‘舍郑以为东道主’也……又唐郑餘庆为岭南节度,与罗让善。郑还朝荐让,让至謁郑, 郑指语坐客曰:‘此吾南道主人也’。是又有南道主人矣。”

宋人王㮊《野客丛书·东道主等语》中说,《左传》中有东道主人,《后汉书》有北道主人,《魏书》有南道主人,史传中惟独不见西道主人之说。

史传中东、北、南三道主人都有了,惟独未见西道主一说。

俗语有东道主,是不是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

但唐宋间其实是有“西道主”说法的。唐人温大雅《唐创业起居注》卷中:“仍命华先济为西道主人,华大悦而去。”宋刘攽《彭城集·自江南将归先寄和甫》卷九:“寄声西道主,好在嗣宗家。”宋王禹称《小畜集·寄秀州冯十八礼丞同年》卷十一:“愿作入朝西道主,只看黄霸诏书征。”

中国古代典籍自“东道主”始,再北道主,又南道主,最后加上西道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9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9日 下午3: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