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英才早逝,人们总会为之冠上“天妒英才”之美名,称赞他的才华太过出众,以致上天都迫不及待要一睹尊容。可这玄之又玄的理由,又有几人能信呢?天妒的背后,往往是人妒。
说起人妒,不得不提起唐朝的著名“诗鬼”李贺。他天资聪慧,7岁作诗,15岁名震京师,却因遭人嫉妒,只活了短短27岁,便与世长辞。
18岁,李贺带着他的得意之作《雁门太守行》踏上了求仕之路,韩愈看过大加赞赏,直言李贺是旷世奇才。于是他信心满满报名当年的进士考试,可还未等开考,家中传来了父亲病逝的消息。不得已,李贺放弃考试,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后他再次踏上征程,可他的才华太过耀眼,激起了一层小人的嫉妒。于是有人造谣诋毁,说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晋”和进士考试的“进”冲突,为了避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此等荒谬之论当时就受到了韩愈的强烈反驳,他写文怒怼:“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但碍于当时舆论压力,李贺还是没能参加考试。十年寒窗苦读,只等一朝翻身,若是其他可靠的理由还好,这么无厘头的原因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李贺心有不甘。
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二年李贺返回长安,在韩愈的推荐下,他任奉礼郎,从九品。满腹经纶,但升官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寂之思日甚。进入官场后他的诗风大变,毫不留情地揭露现实的残酷,鞭挞官场的黑暗。
家道中落,爱妻病逝,仕途不顺,心有不甘,生性多虑,在长期压抑的工作环境下,李贺病倒了。他选择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写下了流传百世的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流传不广,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出,便震惊了整个唐代。自古人们以天为大,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之际,人们总会仰天长叹,哀上天不公。此时李贺却站在了比天还高的位置来审视上天。若是上天也有情,看到世间万千悲欢离合大概也会老去吧。
万物瞬息巨变,只有这天空亘古不变,它见证着一代王朝盛极一时的繁华之景,它见证了纸醉金迷的帝王世家落魄之日,那上天是否也能见证李贺心系天下却郁郁不得志的窘困之态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你真的如此无情吗?
境界之高远,意象之宏伟,引后世无数诗人追随作对,人们思索苦吟,虽跃跃欲试者很多,有“心如无尘心自明”、“海如无量海自枯”等下联,但无一人能承接其壮阔意境。
直到宋朝,一个嗜酒如命的诗人石延年酒后为之作出了完整的下联。酩酊大醉,睡意袭来,耳边有人在赞叹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诗之妙。石延年仰头望月,闭目神思,脱口而出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满座皆以为妙绝。
“天”对“月”、“有情”对“无恨”、“亦老”对“长圆”,对仗工整,平仄相粘,月亮长久圆满对应上天生长兴衰。
月亮若没有深情,它为何不夜夜长圆呢?转瞬即逝的圆满让人怀念,盈亏之间的变化也让人感叹。司马光曾在《温公续诗话》中评价道:“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
上下两句既是对天、月的问责,也是感叹人生无常,惟愿天有情、月长圆,人生圆满。
这副下联是学界公认比较工整完美的对联,其实也未能完美承接上联雄浑的气势。“月”对“天”属于以小对大,上联辽远天空给人以强烈的开阔感,下联圆月又将人拉回“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逼仄小景,形成了景象不对等的强烈视觉冲击感。
后世也有人借用上联作诗,如欧阳修词《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万俟咏《忆秦娥》:“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元好问《蝶恋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虽不是对仗工整的对联,但主席却写出了新意。主席的化用不仅承接了李贺雄伟意象,更是扭转了无力反抗的悲观格调,抒发了主席势必扭转乾坤的慷慨意气。
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总会有兴亡变化,没有永远的兴盛,也没有永远的衰落,但我们定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勇于革命,不畏艰难险阻才是华夏儿女本色。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我们仍需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