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白纸黑字,几乎成了后世千百年的公案。尤其是现代,在男女平等大背景下,孔子这句话仿佛是责难儒家永不或缺的武器,用起来也很趁手!然而,真就那么好用么?现代人对这句话的批判难道就没有可能是基于一厢情愿的误读?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全文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xun),远之则怨。”
[唯]:有多种解释,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唯、雖、惟、维四字通用。
解释①发语词。如《尚书.皋陶谟》“惟帝其难之”。巜墨子.尚贤篇》“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故雖(wei)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损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②独。《庄子.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离骚》“余雖(wei)脩姱以鞿羁兮”。③有。《尚书.酒诰》“我闻亦惟曰”。④乃。《诗经.文王》“周雖旧邦,其命维新”。⑤为。《皋陶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⑥以。《尚书.盘庚》“亦惟女故,以丕从厥志”,《诗经.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⑦与。
在这里,“发语词”、“独”、“以”三种解释都符合文意,平常以“唯独”解,相比另二种,似乎不是最允当。这句话当是孔子的感叹,而不是着重强调“女子”与“小人”的独一性,所以理解为句首“发语词”更为合适。
[女子]:古代“妻子”通常指妻子儿女,“子”包括儿子、女儿。这里“女子”指子女似乎也可以,当然,指代女性更通顺。不过,如果指女性,应排除妻子。
《士昏礼》中,女子出嫁前,其父母会告诫其侍奉公婆的注意事项,而不会教怎么侍奉丈夫。对此,《白虎通》解释:因夫妻本为一体,所以无所谓侍奉。
同样,在封号、谥号礼仪中也有体现,“邦君之妻,称为君夫人”,妻子的告命随丈夫封号变化而变化,谥号也一样,不会单独给妻子封号谥号,正是因为视夫妻为一体。
另外,诸侯国君娶妻不能在国内,必须从他国娶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夫妻一体,若娶自本国,妻子的父母也为自己的父母,如此,自己是君,父母是臣,于礼不合。
所以,此处“女子”释为婢女等人较为合适。
[小人]:不是君子小人的小人,若是品行不端、胡作非为的小人,便不说“养”了,《四书章句》解为臣属。
[难养]:非不养,又难又要养,可见是感叹“养”之难。如上所说,如果是为恶的小人,养人便是养恶,不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乡愿,德之贼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难养亦要养,表明是养属下,上位者不能保证属下尽是贤人,但人尽其才,需以大包容心畜养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四书章句》对整章解为: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所以,《论语》这一章本是孔子感叹:作一名合格的上位者非常困难,必须时时不远不近,不离中庸,允执厥中。言语示其难,不仅仅说难,更是对上位者的鞭策和期许,与男女平等与否有什么相关呢?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