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6年,齐国在都城临淄建立了一座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建立,为当时的诸子百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交流的场所,使得百家争鸣名副其实。而主持这样一个庞大学术机构的就是被称为先秦儒家最后的宗师———荀子。
根据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对荀子生平和游学经历的记录,我们知道荀子于五十岁游学于齐国,当时齐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荀子。襄王时期“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可见其对荀子的推崇。
荀子不仅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其对儒家学说的贡献也是居功至伟。因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被尊为显学之一的儒家遭到诸子学说的强力挑战。就在这个时候,荀子站了出来,直面挑战,对诸子学说进行驳斥,写下《非十二子》。在这部著作中,荀子对它嚣、魏牟、陈仲、史鳅、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及孟子等人的学说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此外散见于其他著作的还有老子、庄子、申子、子张、子游及子夏,可以说,荀子以一人之力驳斥了除孔子之外的所有学派。
非但如此,荀子还教出了韩非、李斯、张苍这几位大神级别的入室弟子。
按说,荀子社会地位崇高,学术成就非凡,又对儒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应当受到后世推崇才是,可为什么当时乃至后世的儒家弟子却那么排斥荀子及其学说呢?个人认为,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荀子提出的“人定胜天”颠覆了儒家一直以来秉承和宣扬的“天命论”
天命论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奴隶主利用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蒙昧认知,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于上天,称之为“天命”。他们把“天”人格化、神圣化,奴隶主就是这样凭借天命神威来控制奴隶供其驱使。《尚书•召诰》就言:有夏受于天。意思是夏朝的统治者是受天命来统治世界的,反抗他们就等于反抗天命。《诗经•商颂》更是把奴隶主称之为“帝”———帝立子生商,他们把自己标榜为“天命”的代理人,说他们的政权是上天赐予。这些观点成为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的精神力量来源。
随着春秋乱世来临,大量的奴隶起来革命,奴隶制度不可抑制的走向灭亡,随之而来的是天命论的风雨飘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周礼,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天命论”,并经过改造,形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
他们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灵魂的最高神灵,拥有无上权威,主宰世间万物。荀子之前的殷周到孔孟乃至后来的董仲舒、朱熹等人都是“天命论”忠实信徒。
而荀子则不然,虽然他被称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宗师,但是他的观点与儒家思想恰恰相反。他从社会现实出发,在继承春秋时期刚刚萌芽的“天人分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这也并非荀子一人偶然或者刻意为之,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时,铁器时代已经来临,农业和手工业飞速发展,新兴地主阶层和奴隶主的矛盾斗争已经不可调和,“人定胜天”作为反击“天命论”的思想武器应运而生。
荀子通过对天和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变化的认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详细且严谨的论述了“人定胜天”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这些观点的提出,为奴隶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撼动了奴隶主的统治,同时也对儒家的“天命论”形成有力的批判。
二,荀子因“性恶论”为基础的礼法对孟子“性善论”的礼教颠覆,且教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宗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世间所有的冲突和战争皆来自于人们无穷的贪念。“人性之恶, 其善者伪。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
他肯定了礼义对人类的意义, 认为“礼”可以“化性起伪”,通过礼义教化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他礼仪观记载于《荀子•礼论》,在这篇著作中,荀子认为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义, 是为了保证物与欲的“相持而长”。
虽然荀子肯定了礼仪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但他同时认为“礼”不是万能的,一味强调单纯的礼义教化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那些拒绝礼义、破坏礼义的人,法的作用就凸现出来———法,治之端也。这个观点的提出,无疑比纯粹的礼教更具实际价值。
在荀子认可“法”的价值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法”的本质就是专制。虽然“法”的运用、酷刑的威慑会将人们的表面行为规范在一定范围内, 但是人们的重利之心会不断膨胀, 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相互倾轧也会无处不在。
于是,荀子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礼法结合。“礼”、“法”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以“礼”定“法”,以“法”护“理”。
基于“性恶论”提出的礼法观无疑是对孟子“性善论”和礼义教化的完全颠覆,却与佛家观念不谋而合,佛家不仅有慈悲为怀,更有金刚怒目。韩非子和李斯就是在继承荀子的法制观念后成为法家宗师,辅佐秦王统一六国。
虽然因为以上原因,荀子不受儒生欢迎,但是,荀子以一己之力批判诸子之思想,捍卫儒学,巩固儒家的历史地位,其个人成就和对儒家的贡献无与伦比。更重要的是,荀子通过对“天命论”和“性善论”的批判,完善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终究不会因一家之言而永远遗忘他。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认识到荀子思想的价值,对荀子思想的研究愈加深入。窃以为,“古代儒学之塑造者”的定义对荀子而言是实至名归。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