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鸡汤网文一遍遍在浇灌诸如“待我权倾天下,许你笑靥如花 ”、“愿你一生笑靥如花,伴你一世温暖长情”的句子。不管你觉不觉得这些句子是否土味,都不可否认笑靥如花依然是一个夸赞美貌的褒义词。
古人对以酒窝为代表的面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执念,酒窝始终被看做是美貌的一种象征。时至今日,整容医院里,很多人依旧追求人造酒窝,力图让面部表情更生动,更妩媚动人。实际上,古代妇女的面靥就是于酒窝处点画的一种妆饰,有效弥补了古代女性的爱美之心。
面靥作为古代女子美妆世界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同门兄弟花钿不尽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分在于妆饰部位不同,面靥指的是嘴角梨窝两旁的妆饰,花钿更多指额头眉心。
1
汉朝以前,面靥也叫“的”(也即“灼”),这是面部装饰而不是汉朝的出租车。汉朝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记载:“以丹注面曰的。”可见在汉朝时期,就有用朱砂等红色颜粉涂抹面部的妆容。
这一妆容源自宫闱秘事。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宫斗剧不遗余力向我们科普皇家妃嫔的日常,争宠的主旋律贯彻千年,王朝的女人们绞尽心思争夺正宫C位。然而纵使妃嫔有倾城之貌,也超脱不了生理规律。
当某一后妃月事来临,不便侍奉君王的时候,她们便机智在面部点“的”,用作月事来潮的标记。内官见后心照不宣,便不把她们的名字列入侍寝名单。后妃们在为自己的小心思窃喜之时无意发现,嘴角的红点竟然看起来有一丝可爱和美丽。于是,她们就不再拘泥月事点“的”的规则,把这个小tip收入到美妆小红书中,后来流传民间。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在月光派对上忘我舞蹈,手里拿着精致的水晶如意。谁知孙太子酒后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顿时鲜血殷出。吴国太医以白獭髓调和琥珀为药方,给邓夫人治伤,伤愈之后脸上留下斑斑红点。正当邓夫人对着铜镜黯然神伤的时候,孙和反而觉得镜中的美人竟有一种从未见过的娇媚。时尚的小广播顿时从吴国宫廷传遍江河湖海,民间兴起了丹脂点颊的美妆方式。
面靥在唐朝最为流行,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描述:“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 唐朝的女子点在酒窝上的纹样,已然取得了跨越式的迭代。这一时期,最为常见的面靥纹样包括新月、钱,或是前代人们手工在点的两点胭脂。面靥虽然简单,但一旦装饰,女子们的妆容都会看上去会更加的妩媚动人,灵动可爱。
晚唐时期,盛唐江河日下,心中苦闷的妇女们的妆饰愈加趋向浮夸。这一妆饰一直延续到宋朝。宋朝的贵族妇女喜爱珠翠珍宝制成的“玉靥”。《历代帝后像》中的皇后与其侍女的眉额脸颊间便偶贴有以珍珠制成的面靥。
宋以后,面靥渐渐退出时尚舞台。
2
在盛唐以前,面靥形状一般为奶茶珍珠般的两颗圆点。
盛唐以后,面靥的式样更加丰富:有的状若铜钱,名为“钱点”;有的酷似杏桃,称为“杏靥”;有的如星星,段成式说:“近代 妆尚靥,如射月日黄星靥”;有的疯狂在脸上“种植”各种花卉,称为“花靥”。北宋陶谷在《清异录》记载:“江南晚季建阳进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嫔缕金于面,皆以淡妆以次花饼施于额上,时号北苑妆。”有的还完全引人花钿中的蝴蝶、蜻蜓等动物的形状。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卷记录了如何做面靥:“鹤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靥。”说明这种有浅紫色花瓣的鹤子草,是做面靥的原材料之一。
晚唐五代时,面靥的款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圆点、花卉形外,还上新了鸟兽纹样。想象力丰富的美妆达人们甚至把这种花纹贴得满脸都是,酒窝处自然也不能幸免。后蜀欧阳炯在《女冠子》词开唱:“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词中所述再现了唐朝女子雍容华贵的场景。
宋朝时的面靥又有了新的升级。《宋史·五行志》记载:“淳化三年,京师里苍妇人竟剪黑光纸团靥,又装镂鱼鳃中骨,号‘鱼媚子’以饰 面”。 北宋美妆博主用黑色闪亮的黑光纸制作面靥,闪闪发光。而白色的鱼腮骨,洁净如玉,完美衬托了大宋女性的瓷白肌肤。
3
面靥的施行方法,一种用胭脂点染;一种类似花钿,用呵胶粘贴。
这种呵胶出产于北方,由鱼鳔制成,因粘性极佳而著称。女子们用它来粘贴面靥时,只需对其呵气,并蘸上少量唾液。虽有些许不卫生,但能很容易将面靥粘到脸颊处。《辽史拾遗》记载:”陈继儒《真珠船》曰:‘呵胶出虏中,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呵嘘随融,故谓之呵胶。’” 当卸妆时,无需另购卸妆水,只要用热水一敷,便可去除,方便程度直比今日超市里的品牌不干胶。
面靥两点,专门为唐朝女子的肤质所调制,为她们平添风情万种。如此精致妆容,才能让她们自带滤镜,在史书上顾盼生姿。在那个最旖旎的大唐,包罗万象的宏大气度,化作点点红妆,在女子的脸颊绽放,那才是九亿少女的梦啊!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