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区域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之一。不同于经济发展的突出性和均衡性,浙江的方言并没有较为突出的特色,省内方言也没有普遍适用性。
浙江的方言有很多,尽管辨识容易,但听懂很难,就连浙江人都倍感头疼。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有十里、百里的差别,方言呢?基本上也遵从这一规律。但浙江的差别却还要明显。以前,浙江人本地人外出几百米就能感到语言的明显差异,有时候根本听不清别人在讲什么。
一省之内如此,这多少有点让人诧异?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浙江是以吴语为主的地区,大多数人口使用的语言,都具有吴语独特的语法结构和发音范式。
如果单单属于吴语区,上述我们所说的情况可能会不太明显。但偏偏浙江的方言分布比较复杂,省内不仅有占据主流的吴语,还有闽语、客家语、徽语、官话、赣语等不同的汉语方言。而如果我们仅仅以语言片区来理解浙江方言的不同,又似乎太过武断,因为在同一个语言片区内,听不懂方言的情况却时常存在。
这是为何呢?这个时候,我们考虑的因素则要复杂一点,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边缘发展
江浙之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处于边缘发展的位置。边缘发展的结果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一方面,由于少受主流文化的入侵,能有效保证语言的多样性;一方面,缺乏一个文化的绝对核心。就浙江本省而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省域中心一直飘忽不定。春秋时期,吴越的政治中心分属苏州和绍兴;此后又跑到了南京;直到宋朝,浙江的行政中心才稳定在杭州,其中南宋时期杭州是国家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但杭州的稳定也是暂时的,期间浙江曾被分为东西两路,由杭州和绍兴分别统辖,这种分属加深了浙东北与杭嘉湖方言的差异。到了清代,苏杭二府彻底分开,杭州才真正成为浙江的核心。杭州成核心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对原有已经固定的吴语区产生了冲击,但并没有取代吴语的基本特征。
移民注入
浙江方言的基本特征就是有大量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具有北方官话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宋室南迁后移民注入以及太平天国迁移入浙的结果。这些移民来自华北、中原以及中部省份,然后在浙江西北部和安徽交界的地区定居生活。至今,我们在这些地区还能找到北方官话的影子,有的发音像河南话,有的像湖北话。解放后,又有一些河北人、山东人随军南下,他们的到来也加深了方言岛内的北方语言特征。
地理分割
浙江的地形地貌有大致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多山,一个是多水。就山而言,主要是山地丘陵,尤其在西部和南部分布最多。这些地方山高、地险,交通不便,对人们的沟通交流是一种阻隔,这也注定了这些地方的方言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内自行发展,很难混杂融合而趋于统一。当然,这种情况在浙北平原地区则要好的多,浙北一带的方言更趋一致,甚至与周边的苏州、无锡也差别不大。就水而言,浙江虽然多水,但境内的水系大都短促狭小,覆盖区域有限,很难像长江、黄河一样能够凝聚较为集中的人口,而分散的人口只会加剧方言的地区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浙江省内的方言千差万别,但总体来看还是以吴语为主。随着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频繁交流,方言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并有向普通话逐步靠拢的趋势。其实,浙江如此,其他省份又何尝不是呢?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