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君王一代臣,代代君王用弄臣。每更换一个皇帝,手底下就会换一批大臣。无论皇帝贤明还是昏庸,朝堂上都会有弄臣的身影存在。
可作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从员外郎升迁至直隶总督的李卫,显然不是弄臣。
这不,后世以能臣评价,结果雍正皇帝去世以后,乾隆皇帝年间,却发生了不一样的故事。
奇人李卫
三十一岁的某一天,李卫于家中游玩之际,突然起了当官的心思。
家里财产殷实、远近闻名,可自己三十而立却没有一番事业,实在是有些汗颜。
恰逢康熙五十六年,清朝国库逐渐空虚、国力也逐渐衰弱。原本只能通过科举做官的路子,也变得越来越广,买官甚至从“地下”转到了地上。
只是换了个说法,人们称其为“捐”。就像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做“偷”呢。
不管怎样,官职最终到手,李卫也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他似乎天生就是做官的人才,尤其和金钱打交道的过往,更令他比普通官员多出许多世故。
举一简单的例子,曾经一位王爷每次收缴银两的时候,都会将其中一部分贪污到自己口袋里面,并且还将其称为“库平银”,也就是照例损耗的银两。
碍于王爷的身份,加上巧立名目的说法,也没谁敢当面指出。可雍正皇帝明确下令,全国范围内禁止贪污,这可怎么办呢?
李卫不仅没有上门找这王爷麻烦,反倒是统计了王爷每次贪污的银两以后,光明正大地将这部分钱财摆在柜台前面,标清某某亲王赢钱。
如此一来,银库内外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搞得王爷也十分尴尬,终于不敢再行贪污之事。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雍正对李卫刮目相看,并且逐渐提拔李卫。到了最后,捐钱买官的李卫反倒成了雍正时期最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且刚正不阿的官员。
反倒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学子中,出现不少贪官污吏。就封建王朝的社会背景来说,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如此优秀的官员,又在乾隆时期遭遇了什么呢?
乾隆时期的李卫
乾隆执政前期,李卫尽心尽力地工作,一直被乾隆看在眼里。
对这位前朝的老官,乾隆十分喜爱与敬重,不仅如此,出于他三朝元老的身份,以及乾隆年间做出的诸多贡献,乾隆还专门赏赐了四团龙补服。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份荣誉的重量,举两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其一,是通常只有亲王和君王的补服,才被统称为“四团”,就连贝勒都只被称作“二团”。
其二,纵观满清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只有五位汉臣获得过这份荣誉。中兴四大名臣之中,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未曾获得。
可君王的心思不能猜,到了乾隆中后期,这位皇帝开始不干实事,成天想着游山玩水、巡游江南。
这样一来,曾经的实干派代表李卫,也就成了乾隆皇帝眼里的沙子。
虽不至于到要想方设法将其除掉的地步,可下属一直出功出力,岂不是显得乾隆“无能”。
好在李卫非常机敏,感受到乾隆有意无意制造出的小摩擦以后,渐渐明白这位皇帝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自己年事已高,既然皇帝已经给出暗示,那他也不能不懂事。于是寻个机会,李卫主动辞职,君臣双方都有面子。
于是乾隆没有继续刁难,李卫得以安享晚年。
可谁也没能想到,在李卫死后,被乾隆皇帝下令,以总督例赐予厚葬,谥号敏达,但不久,乾隆皇帝却在游玩途中后悔。
甚至对李卫给出最终评价:“任性骄纵,非公正纯臣”。原来,彼时乾隆微服私访之际,碰巧发现老百姓在庙宇之中给李卫的雕像上香。
天子之民不拜天子拜臣子,简直是大不敬。妒火中烧的乾隆,瞬间忘记李卫从康熙五十六年至今,做出的无数功绩,直接用一句话,将李卫一生的全部荣誉抹除。
倘若不是李卫已经逝世,乾隆甚至有可能当场命人拿他问责。后世常有人评价乾隆,和康乾盛世基本没什么关系。
其原因也就在于此,不思进取、不能容人还肆意玩乐。积攒数十年的财富挥霍一空,实在算不上真正的明君。
反观李卫,一生游走于官场风波,将官场事务处理干干净净的同时,竟还能做到全身而退。
仅凭这一点,他就已经超越了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的,绝大多数臣子。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