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目前最严重的生态危机是什么

野生动物保护目前正成为热门话题。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开始实施,并经历过四次修改。然而,各类违法的野生动物捕食现象屡禁不止,而大自然对人类的抗议也从未停止。

面对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何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了数万年,却在近几百年中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其中存在诸多复杂的原因,诸如全球人口增长、工业文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等。然而,除了诸多外在原因,更应探讨其背后的伦理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合理的对待自然的伦理态度,从而在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降低执法成本。

生态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人类社会遭遇生态危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自然在近现代以来遭遇“祛魅”,被对象化和客体化。古代农业文明的生存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一场蝗灾能让一个繁华之地顿时陷入饥荒,一场大水也会夺走许多人的生命。由于技术落后,人类便赋予自然一种神圣性,古代西方人认为自然是神造的,中国古人也用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来解释自然与人类的起源。中国传统哲学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依附者,主张“人之居天地之间,其犹鱼之离水,一也”(《春秋繁露》卷第十七),意思是说离开自然的人就好比鱼儿离开水。但是现代人却把自然对象化,把自然当作与“我”这一主体相对立的客体,这种思维模式的典型特质就是“自我中心”以及主客二分。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天就是云气团,大地就是土壤,仿佛它们跟人类的生存没有多大联系。现代世界的祛魅化,以及以自然生态为客体的思维模式,让现代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一些人的私欲就开始无孔不入。

第二,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非伦理式教育,根本上很难与私欲抗衡。我们的先祖也要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强调伦理,致力于从人心的角度止恶扬善。所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并禁止在草木滋硕时砍伐、在动物生产繁殖时捕杀,目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荀子·王制篇》),从而顺应上天的“好生之德”,保持生态的动态平衡。秦朝的《田律》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环境保护法,不但保护森林植物、鸟兽鱼鳖,也保护水道免于堵塞。而现代的社会科学体系来自近现代西方的实践,它们建立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渗透并主导了近现代人文科学。这让现代教育一方面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对个体道德的要求只停留于不违反法律、不伤害他人权利的底线思维。譬如,劝说人们不要屠杀野生动物,因为这可能会伤害人类自身的生存,这种劝导虽然有一定的效力,但是由于其根本出发点是人类中心的,而非对自然生态与生命发自肺腑的关怀和尊重,其伦理内涵与说服力远不及传统教育。一旦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底线思维很容易被私欲击破。

敬畏、感恩与效法:人与自然的合理相处模式

既然现代人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就应当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观念,提出一种更合理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这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还原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真实地位,给予自然应有的敬畏。尽管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的科技与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现代科学不仅不能让我们成为自然的主宰,相反它更多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上千亿个恒星系中的一个,而银河系在宇宙中更是沧海一粟。在地球过去的40多亿年历程中,人类只占据了几万年的历史。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遭遇过许多灾难与变故,但自然生态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次次孕育出新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自然界面前,在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的存在。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只是帮助人类实现更好生存的手段,如果用这些工具破坏生态环境,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第二,重新理解“自然是人类家园”的内涵,以感恩之心回报自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现代人对家园的直接感受就是无生命的钢筋水泥。原本对农作物影响巨大的自然气候只存在于新闻中,电闪雷鸣声被城市的喧闹盖过,天际的星空也在城市灯光下变得黯淡无光。然而,人生于天地之间,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自然。人类需要氧气、阳光和水,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和能量。可以说,人类的生生不息依靠自然的生生不息,我们不能将空气、阳光和水当作是理所当然;此外,即使现代农业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条件,大规模提高产量,却也必须依赖自然界已有的作物加以培育。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不仅是因为它承载了人类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它养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所以人类应当以感恩之心回馈自然。

第三,人类不仅应当感恩自然的生养之恩,也应当效仿自然之德,善待生命。何谓自然之德?简言之,就是“无我利他”。自然的“无我利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自然生养万物而不自利、不居功,就好像它什么都没有做。中国古人以天地来指代自然,《周易》将天生地长之德表达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天乃万物之始,大气和水随之而生,而大地美德至极,它秉承天之志,承载生育万物,其德无边。然而,天地虽然生长万物,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于《道德经》,意思是天地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有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成就功业却不居功)。二是大自然公平,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天降甘霖普润草木,小草和大树因其能力各得其所,天不会为了小草而少下点雨,为了大树就多下点雨;大地承载万物,是所有生命栖息之地,它不会偏私人类,亏待弱小的动物。所以,中华传统文明将自然的“无为”看作至高的道德境界,无为就是无我,无我乃是天地之心、自然之德。也因为无我,自然方能生生不息,养育万物而无所求取。古人把自然的“无我利他”当作上善,主张效法自然,像自然那样爱护自然生态与各种生命,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人自身的道德成长。

《尚书·泰誓上》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为万物之灵,不是因为人能主宰操纵自然,而是因为万物中唯有人才能领悟并效法天地之心、自然之德。爱护生命、爱护生养人类的自然,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不可推卸的职责。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30日 下午2:16
下一篇 2023年 6月 30日 下午2:22

相关推荐

  • 电脑如何安装双系统随意切换

    当下,新购买的电脑大部分都是预装win10系统,但有的用户习惯了win7系统,想再装个win7系统,而且,想保留win10系统作为学习使用。那么,win7、win10双系统安装如何…

    2023年 6月 6日
  • 问答:关于功率因数,电容器的知识问题

    1、什么是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为什么电容器能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

    综合百科 2023年 5月 11日
  • 十二生肖的成语大全四个字,十二生肖的成语大全集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

    2022年 11月 15日
  • 天坛回应明代坛墙遭游客刻字

    原标题:天坛1块砖被同一游客刻3年 文明出游 天坛600岁老墙遭游客乱刻字,天坛1块砖被同一游客刻3年 北京天坛公园成贞门东西两侧的明代老坛墙常年来一直遭游客乱涂乱画,甚至有个别游…

    2022年 12月 10日
  • 三分钟看懂五代史,一张图看懂五代时期

    文 / 子玉 五代十国总体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乱,懒得去理。但其实,那个时代虽然诸侯遍地,王朝更迭频繁,可它还是有自己的运转规律—— 从地域的维度来看,五代的天下是河东和中原两个地…

    2023年 9月 4日
  • 竹材断裂韧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竹材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木科系青年博士陈琦在《结构与建筑材料》(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含水率对竹材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综合百科 2023年 7月 2日
  • 今年中元节如何文明祭祖(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合适)

    今天是农历辛丑年七月十二日,再过三天也就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名俗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也叫鬼节。道家将正月十五称为花好月圆日—上元节(天官赐福)。七月十五称为地官赦罪、祭祀亡魂的鬼节…

    2023年 3月 23日
  • 罗茨风机选型参数表

    罗茨风机如何选择 一般选型方法 1.选型时,先找负压; 2.按负压列向下搜索,找到所需风量; 3.读取轴功率、噪声、转速等参数; 4.检查性能曲线、功率曲线、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 …

    2023年 6月 6日
  • 现在已经全部实行电子发票了吗

    自2022年4月1日起,在广东地区(不含深圳,下同)的部分纳税人中进一步开展全电发票试点,其中全电发票样式如下: 1.增值税专用发票 2.普通发票 3.稀土电子发票 4.卷烟电子发…

    2023年 2月 3日
  • 十部顶级恐怖日漫动画

    陪你度过漫长的中二时光,游戏日报比利同学向读者老爷们问好。 恐怖题材是动漫类型的一种,虽然这种题材偏小众,但是喜欢的人也不少。因为动漫虽不比真人恐怖片那么写实,但是动漫却也能表现出…

    2023年 5月 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