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
需要的,不过时光,还有某些程度的干净与秩序罢了。
上周,收到朋友寄来的新书——《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该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陈夏民。
该书的装帧封面与该书的书名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也是干净明亮的天蓝色。光是这个封面,就一种让人悉心呵护,轻轻捧在手里阅读的意愿。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殿堂级别的世界文学大师。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获得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的同时也“收获”了273处伤痕和终生挥之不去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他,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在四个女人的情感旋涡中期待、徘徊、挣扎、失落。他,17岁开始诗歌创作,18岁成为记者,55岁的他他凭借着《老人与海》一书先后获得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风行全球,并对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人生的终点将猎枪的枪口对准了自己,实践了他“人可以被毁灭,却绝不可能打败”(出自《老人与海》)的人生格言。
没错,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猜出来了。他就是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从1923年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到遗作《乞力马扎罗山下》,海明威一生写了11部中长篇小说、4部非虚构小说、100多个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与质朴无华的文字著称。
短篇小说集《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收录海明威经典短篇十三篇,包括海明威最为钟爱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而短暂的一生》《在异乡》《白象似的群山》《世界的光》,又收录《印第安人的营地》《三声枪响》《杀手们》等,序列式呈现一个人经历的小孩子、青少年、结婚、生子、丧偶、衰老的成长阶段。通过适当的排列,让新读者建立对海明威作品的印象,也唤醒老读者的印象。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新书,就是以海明威最为钟爱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命名的。
所以,我打破了惯有的、从头至尾的阅读习惯,而是通过目录索引径直翻到书的尾部——187页,兴致盎然地读起了短篇小书集《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最后一篇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作为美国著名作家、短篇小说大师和记者的海明威创作了许多影响当时社会的作品,其中短篇故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广为人知的一篇名作。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故事情节很简单:午夜,店里的两个服务员在等待最后一位顾客离开(一位喝醉的老人),其中一个年老的服务员不愿意强制性把老人赶走,因为他知道一个人在干净明亮的地方被酒精麻醉可以缓解心中的阴霾,而店里另一个年轻的服务员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不能体会顾客的心情,所以希望老人尽快离开。小说的结尾却很戏剧性,以至于那个年老的服务员在喃喃自语着“虚无、虚无”。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叙事极简,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类似于绘画艺术中的“留白”,虽无详述,一切却在不言中,读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满他们人生经历的空缺。这种大幅度的留白正符合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高度贴合了他的“冰山原则”,海明威尝试以醉酒的老人来刻画人生存的焦虑,文中以午夜、阴暗、孤独、老人、失聪等元素,侧写了一个凄凉的现实生活和老人孤单无奈的内心世界。小说通过两个服务员的交谈,引出了醉酒老人企图自杀的话题。然而自杀是人在深刻思考下做出的行为。
整篇文章言简意赅,人物经历空白,三个主要人物都没有过去和未来,只能从他们的交谈中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这是作者故意为之。他们单纯地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小说塑造的这个环境中,这也是一种虚无的反映。过去是虚无,未来也是虚无,和“虚无缥缈”思想相比,人物虚无缥缈的人生经历似乎也是没必要赘述的。
其实每个人都畏惧死亡,这是人惯有的思想,而富有的老人害怕生命,积极寻求死亡,这反映出醉酒老人对生活的绝望,无论老人有没有选择自杀,老人会经常在“干净明亮”的餐馆里独自喝酒到深夜,甚至不想回家,因为家只能带给他寂寞和孤独,并不能带给他快乐,这样的环境使老人更加痛苦,他选择逃离这个世界,以自杀来结束这样的环境,这也进一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写于1933年,当时正值一战之后,世界固有的价值观被战争撕得粉碎,人们面临巨大的精神空虚,不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处于空虚和迷茫的状态中。
当时的美国处于一个动荡和混乱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逐渐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时间减少,导致人们之间变得冷漠,这种人类关系的冷漠就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无声的看见”。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互关心、相互对立、互不参与,无论哪一种都会给人造成困扰。
在当时社会条件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老人的生活得不到儿女的照顾,导致老人的存在并无价值,活着只能感到孤独,因此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并无法自拔。海明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描写,深层次地分析老人对存在的关注和担忧,这一点也是存在主义的主题之一。
海明威一生中最熟悉的声音,或许是枪声。他曾远赴西班牙、古巴、非洲等地,参与战事或狩猎,也曾经历重伤,濒临死亡。但无论伤得多重,他总能重新站起来,这像极了《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一个人能够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晚年,由于创作压力、酗酒问题,以及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海明威数度进出医院,饱受病痛折磨。在六十二岁生日即将到来的前夕,一把猎枪朝着海明威的头部发射,无论那是自杀或是意外走火,那一声枪响,便是这一位着迷于倾听的传奇小说家,所听见的最后的声音。
在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海明威一开始就提到了死亡,文章通过咖啡馆里两位服务员的对话,使读者知道在上周店里有一位年纪较大的顾客企图自杀,后来被他的侄女救了,然而这位老人在物质上什么都不缺,所以年轻的服务员对他的选择感到迷惑。
只有店里那位年老的服务员体会到老人的焦虑,在交流中他知道老人已经年过八十,而且失聪,他的妻子早已去世,这位老人平时也很少与人交流。面对压倒性的空虚、寂寞和孤独,老人决定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样的生活。
在获救后,老人每天都会去咖啡馆里喝酒,安慰自己寂寞的心。即使他时常喝醉,但仍保持着优雅的风度。那个年轻的服务员不喜欢老年顾客,认为他们邋遢,但是这位醉酒的老人却完全相反,他是干净的,即使喝醉了,在年轻的服务员迫不及待送他回家时还会给他小费。当这位老人离开咖啡馆时,他走得不稳,但很有尊严。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自杀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海明威自己也自杀了,他认为死亡有它自己的美。在小说中,老人因为孤单和寂寞而选择自杀,但在获救后抵抗压力优雅地活下去,这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压力下的优雅”。面对残酷的生活和命运,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老人依然迎难而上。在经历了死亡的洗礼之后,
老人更加认清了所有的一切,面对生活比以往更冷静,以新的生活方式活下去。这个存在总是未实现的,因为随着死亡,生命并没有耗尽其独特的存在可能性,而它们只是被剥夺了。在他们眼中死亡是一种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的真正含义正是“走向死亡”。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海明威一开始就提到了死亡,而且将这以主题贯穿全篇,其实死亡和哲学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在西方哲学家中,第一个明确地从哲学发生学的角度阐述死亡的本体论和世界观意义的,是柏拉图。
因为正是柏拉图第一个明确地把死亡或死亡意识同哲学的生活道路和思维方式、同哲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和基本途径联系起来予以考察,提出并论证了“哲学是死亡的排练”这一流传千古的哲学名言。
毫无疑问,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哲学发生学这样一个理论高度来审视死亡的哲学家并不限于柏拉图一人。例如,现代哲学家叔本华就曾说过:“如果没有死亡,恐怕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现代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948年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就任教授职务的演说中也曾经强调过“从事哲学即是学习死亡”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海明威的小说中充斥着死亡与死亡意识。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体现出他对死亡的困惑。不公正的战争颠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打碎了他们的梦想和信念。所以说人们开始对人生抱有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海明威认识到残酷血腥的事实。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男子像海明威一样参军。年轻的他们希望参加战争来体现自己的男子气概。但是战争在泥泞和血污中停止了,所有的关于军队荣耀的想法也一同终止了。一战后,海明威失去了很多东西,包括他的纯真和质朴的生活观,他的文学创作无疑受到了他在一战中经历的影响。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和他的所有作品,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人的一生似乎注定一无所获,总是要直面死亡,那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海明威的作品表面上都是写死,终是为了写生。海明威对死亡一步步加强了理解与分析,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硬汉子精神;而且还告诉读者如何面对无法躲开的悲剧命运时还能保持人的尊严,从而确定人的生存价值。
海明威通过他的作品告诉读者:人最重要的就是那种精神,即敢于和虚无、和死亡做斗争的精神,敢于慕视死亡的精神。这应该才是海明威想在作品中真正传递的思想一自强不息的硬汉精神。
反观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由于作品中的老人,对自杀与死亡这个“边缘处境”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才得以在死亡中恢复过来,并重塑了更真实的人性。老人在死神的冲击下得到重生,同时也对生活有了动力。
为了和孤独、空虚与无奈做斗争,老人选择在一个清洁明亮的地方用酒精来放松自己。但是酒精只能暂时帮助老人脱离情绪上的低落,当咖啡店关门时,酒精在身体里只能持续几个小时。即使这样的对抗不能取得胜利,老人在失败后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坚强地活了下去,这样的形象再次体现作者提倡的“绝望中的勇气”。
小说中年老的服务员是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人的存在是多么空虚,但是他找到了改变这种环境的办法,就是有一个自己所爱的东西一直陪伴着他——他所热爱的工作。因此,年老的服务员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别人,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他非常理解和尊重这位老人的心情。
在孤独和空虚下,年老的服务员的精神体现了海明威的英雄主义。虽然年老的服务员说他活着只为了工作,但是他却成了作者笔下唯一的赢家,他换了一种态度存在于这个世界,认为工作能带给自己幸福和快乐,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快乐传递给他人。
年老服务员的出现就是要超越自己的存在,海明威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中生活都要勇敢,不然一个人的精神状况也会发生危险,同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篇短篇小说虽然只有2600余字,海明威却用“冰山原则”为读者揭示了深刻的虚无主义主题,描绘了虚无生活中人们的不同心态。小说中体现的虚无思想尽管不太积极,但这并不是海明威的创作初衷。海明威的真正创作初衷想通过对虚无思想的揭露来促使人们思考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来挑战虚无、战胜虚无。
纵观全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对人本质的思考,同时解释人的永恒以及悲剧性的生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