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恐龙指的是三角龙(鸟臀目)和现代鸟类(蜥臀目)最近的共同祖先的其全部后代,除鸟类外已经全部灭绝。
早在人类来到地球上之前,恐龙就已经灭绝了,这是史学界和生物学界公认的事实。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曾有生活在“远古超文明”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片时空之中。
根据部分古生物学家的发现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安德里安娜在《地质通报》上宣称,她与其团队在中国发现了古人类与恐龙和谐共存的直接证据。
早在十三年前,我国考古人员便在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恐龙脚印。在此之前,我国西南地区从未发现过白垩纪恐龙化石。显然,这一考古发现直接填补了四川古生物界的遗憾。
不过,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綦江县老瀛山又有了全新的发现,而这一发现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在一处名为“莲花保寨”的化石遗迹中,考古人员总共发现了五处不同造型的恐龙足迹,而且这些恐龙足迹均位于古代石寨中。
也就是说,至少从十三世纪开始至今,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恐龙的足迹,并与这些足迹共存了七百多年。当然,这种“共存”并不是与恐龙直接生活在一起。不过饶是如此,如此长时间共存的证据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考古人员对这些足迹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恐龙生活在距今约一亿四千年的白垩纪。当时的綦江是一片湖泽,各式各样的恐龙在这里生活着。莲花保寨中的恐龙足迹总共有四种:
一种是恐龙捕食时留下的足迹;
一种是大恐龙带着小恐龙行走留下的足迹;
一种是一只瘸腿恐龙留下的足迹;
一种是两只恐龙打闹留下的足迹。
莲花保寨是古人在天然凹洞上开凿而出的石寨,因为这座石寨位于悬崖之上,所以易守难攻。每当蜀地爆发战乱,当地人都会来到这座石寨中进行避难。南宋时期蒙古南下,川蜀地区的百姓颠沛流离,有不少百姓为了避祸躲在了石寨中。同治年间,又有许多村民搬入石寨中生活。时至今日,石寨仍留有清人篆刻的“莲花保寨”石刻。
据说,明末清初时期,当地人饱受战乱之苦。为了寻找安全的避难所,他们来到半山腰的一座废弃石寨中。由于村民们在石寨中发现了许多莲花形状的痕迹,所以便将这里命名为“莲花保寨”。
关于这座石寨的命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莲花是人工雕刻而成的,不论是地面还是墙壁上均出现了这种莲花造型的雕刻。莲花是吉祥平安的象征,所以当地人将这里视作庇护所,希望莲花能给他们带来安全。
不过,根据现代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这些石莲花并不是人工雕刻的,而是天然形成的,而成因正是恐龙行走过的足迹。
在石寨的内部,古人用条石和土墙分隔出了十余个六十平米至七十平米的居住空间,每一个居住空间都有通道相连。在石寨里面,设有哨卡、贮藏室、休息间、储水室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住者的一应需求。
石寨第三座“房间”底部有若干个“莲花荷叶”,数量多达百余个。这些“莲花荷叶”,正是恐龙行走的痕迹。这些痕迹的大小深浅皆不相同,一些较深的脚印甚至比大象的足迹还要深,小的也有碗口粗细。古人与这些恐龙脚印生活了七个世纪,其间人们在这里生火烧饭,使黑灰逐渐烙印在这些恐龙足迹上。
时至今日,若不仔细辨别,我们根本想不到这些“莲花荷叶”便是恐龙的足迹。
之所以这座石寨被称作“莲花保寨”,便是因为这些形似荷花的足迹。这足以说明,恐龙的足迹参与了我国古代部分地名的形成。对于本次发现,许多海外的古生物学家都表现得十分激动,著名古脊椎动物学教授菲利普称:“这次的发现,让考古学与古生物学有机结合。位于中国的这处恐龙足迹遗址,一定能在世界恐龙史上名垂千古。”
现今,“莲花石寨”已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科普基地,这些足迹被“搬”进了綦江县地质科普博物馆。如今,我们已能在博物馆中参观这些恐龙脚印,在博物馆的声光电技术辅助下,跨越时空感受恐龙的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地质通报》、《莲花石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