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仪器检验的描述
格式:进行什么操作→观察到什么现象→得相应的结论。
例1:容量瓶如何检漏
(操作)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
(现象)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操作)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
(结论)若没有水漏出,则说明容量瓶不漏水。
例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图1:(操作)加热圆底烧瓶;(现象)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操作)不加热,(现象)烧杯中的导管口有一段水柱倒灌;(结论)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图2:(操作)夹紧弹簧夹;往长颈漏斗中注水;(现象)看到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形成液面差;(结论)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二、关于气体检验的描述
格式:取样,添加试剂(或进行什么操作),观察到什么现象,得相应的结论。
表1 检验气体
三、关于离子检验的描述
例3:如何检验NH4+?
(操作)取样,滴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现象)若试纸变蓝;(结论)则说明是NH4+。
例4:如何检验铁和硝酸反应后的溶液里除了Fe3+,还有Fe2+?
(操作)取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若紫红色褪去,(结论)则说明有Fe2+;反之则无。
易出现的错答:“滴加NaOH,看是否出现白色沉淀。”未考虑Fe(OH)3红褐色沉淀,则看不到白色沉淀。
例5:要测定某溶液中SO42-的质量,用加BaCl2溶液沉淀的重量法。如何检验SO42-沉淀完全?
(操作)往溶液中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再往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现象)若上层清液不产生沉淀,(结论)说明沉淀已完全。
四、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例6:如何检验CH2====CH—CHO中有碳碳双键?
(操作)取样,先加入银氨溶液氧化—CHO后,调pH至中性再加入溴水;(现象)若溴水褪色;(结论)说明有碳碳双键。
例7:溴乙烷有溴原子的检验?
(操作)取样,加NaOH溶液,发现下层是油层,加热片刻;滴加HNO3溶液过量,再滴加AgNO3溶液;(现象)若出现淡黄色沉淀;(结论)则说明有溴原子。反之则无。
五、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阐述题
例8:用实验证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操作)取干冰,放在一杯水杯外;(现象)水结冰了,干冰消失;(解释)因为干冰升华,分子间距变大,需要克服一种作用力,由外界提供能量。从水的物态转变就看出干冰升华吸收了液态水的能量。从而证明CO2分子间有作用力。
例9:设计实验证明MnO2中含有哪种类型的化学键?
(操作)取MnO2,加热融化,测其导电性;(现象)若导电;(结论)说明其中存在离子键,反之则为共价键。
六、对选择某种条件的理由解释
例10:为什么可以选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1)CCl4与水不互溶;(2)CCl4不与碘反应;(3)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例11: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已知:
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如果选择K2CO3碱液作吸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
分析:图表给出了药品的成本,学生显然会从性价比的角度去找线索,此题回答Na2CO3碱液的优点比较容易,找缺点就比较深入地考查学生对物质浓度、化学反应的考查。浓度太低,会影响吸收率,这里面有“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等浓缩富集操作的做法;选择K2CO3碱液来吸收CO2,并且利用酸式盐不稳定,分解后回收K2CO3碱液的设计又包含了“氨碱法”中NH3、CO2等物质回收的绿色化学思想。
例12:这是工业上吸收CO2的碳化反应
Ca(OH)2+Mg(OH)2+3CO2=CaCO3+Mg(HCO3)2+H2O,该反应放热。温度保持在50~60℃。
温度偏高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_______。
答:温度高,CO2溶解度下降,不利于吸收;且平衡向左移,影响碳化反应。温度低,反应速率慢,也不利于吸收。
例13: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浓硫酸除了作催化剂,还要吸水,所以量要多;又不能太多,因为其会使有机物脱水进而氧化有机物,副反应多。
例14: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5℃左右为宜。回答:实验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温度不宜高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
例15:Na2S2O3与I2之间反应2NaI+Na2S4O6
此反应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强酸性溶液中不但Na2S2O3会分解,而且I2也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碱性条件下I2要发生歧化反应。
例16:海水提溴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答:在溴水中,溴的沸点是58.5°C,水是100°C,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
例12~例16的文字题均在询问条件选择的“不高不低”、“不多不少”,一般思路就是“高了、多了如何?”、“低了、少了又如何?”。这种题目的形成来源于“合成氨”工艺中450℃的选择理由:
(1)温度过高,因为反应放热,平衡逆向移动,影响转化率;
(2)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产量低。培养学生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可以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方案设计。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