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与钟子期,伯牙在晋国做官,奉命编修乐谱,要回楚国一次,征集当地优秀的民间音乐,因回久违故乡,楚国是伯牙的故乡,心情愉快,不久坐船到汉阳江口,江上突遇疯狂浪涌大雨倾盆,船只无法前行,到了晚上风平浪静雨止云开,天上出现一轮明月,舟中无聊伯牙遂弹起琴来,一生响琴弦断了一根,按照那时候的说法,只有遇到能听懂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回崩断,伯牙叫人去寻找是否有人在听,后在芦苇中发现一名樵夫,樵夫在这避雨棚听到琴声忍不住欣赏一曲,伯牙大笑道,在这如此僻静的地方也有听琴只人,叫人打发他走,樵夫不走说大人刚才谈的可是孔子感叹弟子颜回之死的曲子,伯牙知道遇到高人,请他到船中听琴,换好琴弦后,谈了一首高山,樵夫感叹多么巍峨壮观啊,伯牙又谈了一首流水,樵夫感叹真是江河浩荡,伯牙激动说道完全听出了我的心啊。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伯牙再一次来到这里拜访钟子期时,子期已不幸病故,伯牙在子期坟前放声大哭,取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摔去,随从大惊先生为何要摔碎它,伯牙感慨说道,世上已无知音,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此后伯牙毕生没有再动过琴。
2.绝美而凄惨的知己,经后世不断传颂,成为一段流传百世的佳话。
3.伯牙与子期是子期能听懂、理解、触摸到伯牙的内心深处,最敏感最脆弱的心跳声,而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音随意转,将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银月,他感到十分孤独、寂寞、苦恼无比,而伯牙与子期是你心中有我,相互价值有效,一个弹奏的琴声充满了孤独寂寞,一个能听懂并走进琴声中的孤独与寂寞,为真知己,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景,虽子期不是因为伯牙而死的,但伯牙因为子期的病故砸琴、割琴,一生不再动琴,更像是用琴向子期献身。
4.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流连忘返,而其本质是两人之间的理解,感同身受,而这确实是稀有的宝贵的,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甚至比金子还稀少、还珍贵。也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冷淡,相敬如宾,亦或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自身的依存关系越来越复杂,不再是必须需要朋友、亲人,而一个人的生活也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古代男耕女织时代大家相安无事,而到现代社会,很多东西社会都可以给你提供服务,你不会做饭可以点外卖;没人陪你聊天网络上有各种直播可以互动;无聊了可以去看电影、购物、健身、养一只宠物等,都有相应的服务来解决你的需求问题,人是否需要朋友已经有各种选择了,就像是谈恋爱,结婚更甚如此,会做饭会赚钱会做家务已经对于独立的年轻人来说,根本不是刚需的了,而他自己内心所崇拜所喜欢的才是吸引他的东西,也就是说要相互价值有效,也许以后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
5.虽然是这样,但我总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坚持着自己所认为重要的东西,坚持着自己相信的东西,比如你网上去发布文章和评论,这是代表你的立场和观点,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评论出现,每个人所想所思的立场都不同,但是茫茫人海中有一个人如果能读懂你,明白你的内心,能理解你,你的内心会得到很强的满足感,有人说这是比较入门级的自我满足感,需要别人的支持来获取,而高级的满足感要做到孤芳自赏,也就是对任何事的一种包容满足感,大部分是做不到这种境界的,这种境界可悟不可修。
6.伯牙与子期就是如此,而我们也一样,不因我们生活在现代就不一样,与时代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人性需求有关系。
7.依稀记得曾经柴静去采访星爷时,说过他曾经的爱情、曾经的选择,现在的后悔与感悟,星爷更多的是想别人能理解他的心灵感受,而不是世俗所有人所对他人生的一种规划、设定等等。而最后星爷问柴静,柴静平静微笑地回答说:我能理解。而星爷最后一句谢谢充满了孤独寂寞的情绪找到了泄放口一样,不断地流露出来,似乎找到了他的原点、他的归属。星爷不缺钱也不缺名,他可以豪华地过自己的下半辈子,而他毕竟是人,也是有情感需求的,需要理解他的人,感同身受的人,可见人最深层的需求并不是名与利,而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感同身受的需求。
8.人是熬不过孤独寂寞着两个庞大的敌人的,你把它当做敌人,它就会越来越强大,不断占据你内心的容量;你把它当成朋友可以互相和睦相处,但不能是知己,知己是理解是干啥,是同一种立场,知己让我们情感交融,自然流露。
9.人生就是旋转门,旋转门被一扇玻璃隔成两扇门,一扇为名,一扇为利,人在这个旋转门中迷失了方向,一直原地跟随旋转门的节奏走着,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理解感同身受则是旋转门的出口指示灯,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出口,找到人生的归宿,找到人生中的纯粹,也是我们学会放下的曙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