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影视剧、书本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难发现真正的强者一般都不会行事鲁莽、张扬。
反而都是心态平和,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
反而是弱者,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而伪装的张牙舞爪。
一旦被人指出错误,则会暴跳如雷。
真正的强者能够给人十足的安全感,因为你在强者身上几乎看不到他的情绪,就算遇到天大的事情,他所展现出来的情绪都是平静的,他的内心几乎没有波澜。
这恰恰就印证了这句“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传达给我们的哲理。
强者平静如水,弱者易怒如虎。
“强者平静如水”则是说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遇事往往能够保持沉着、冷静,内心就像是平静的湖水一般处变不惊。
其实最能够代表这类人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书中有这么一段关于他和魏国交战时的描述,诸葛亮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失去了战略上的要地—街亭。使得魏国军队趁机带领士兵包围了他所在的营地西城。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因为局势的不利而惊慌失措,反而淡定的在城楼上抚琴一曲。最后因为这反常的一幕,不出一兵一卒就吓跑了魏国的统帅司马懿。
由此,可见诸葛亮超强的心理素质,和临危不惧的良好心态。也验证了一个人的强弱是与他的心态成正比关系的,如果你的心理素质强、心态平和那么你最终一定会成为一个强者。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那么你就一定拥有超强的心理素质。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
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
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
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需要具备至少以下六大品质特征:
高度自律和自黑
必须经历绝望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一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谛。
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
经历绝望,但不要被绝望吞噬。
相反你要胜过它,如同战胜黑暗,迎接光明一样。
培养独处的能力
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所谓的成熟,就是你越长大,越能学会一个人适应一切。
在独处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
如果你不学着与自己对话,便更难和别人交流。
越能独处的人,越能面对和理解困境,也越能与他人相处。
不设限的思考
你的眼光要比别人远,你的心胸要比他人宽广。
天天算计的人生,未来迟早也会被人生算计。
宽阔之后,就不会受狭隘主义的捆绑。自由之后,就不会受形式主义的限制。
需要一个信仰
人实在太有限,不论你信仰什么,总归要有一个信仰,否则和动物无任何区别。
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是各自的信仰不同而已。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爱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美食,有人信仰党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无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笃信基督…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都令人值得尊重,但是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了解并相信,才能称之为“信仰”。
智慧和真理,有着天与地的距离。
学会渴慕真理胜过追求智慧。
做你自己
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现在做不到,未来也做不到。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应该会有自己最在乎的人,他们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倘若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误解或质疑,值得你花时间去回应和解释。
以下是个人最在乎的三类群体,仅供参考:1、家人;2、人生知己;2、牧师或导师。
懂得示弱,人生才会海阔天空。
智者,强也,他们的心理素质都很强大,不管遇到任何困局,他们都能够用智慧脱困解围。
老子问弟子:“你身上什么东西最硬?什么东西最软?”
弟子脱口而出:“牙齿最硬,舌头最软。”
老子说:“牙齿最硬吧?可到了我这个年纪,牙齿全都掉光了。舌头最软吧?但是它却始终得以保存。”
就像花儿盛开的越早,凋谢的也很快。
所以,人生在世,免不了磕磕绊绊,但一定要懂得示弱。
毕竟,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能弱者,方能强。
正所谓弱者普遍易怒如虎,强者通常平静如水。
一个内心不平静的人,他的生活其实处处是风浪。因为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
反之,一个内心平静的人,他不仅有温柔的心肠,智慧的头脑,而且还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见识过人生百态。
正如诸葛亮的那句名言一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定然是具有高度修养的,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事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
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抗干扰的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
示弱,是一种智慧
王阳明不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将领。他在《陈言边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不用兵计较: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
这四句话,又被称作王阳明的“示弱四诀”,这正是王阳明兵法的精髓。
遇到过于强大的对手,硬碰硬不是下下策,聪明人要么假装逃跑;要么假意示弱,暗中积蓄兵力;要么佯装战败,悄悄设伏;要么隐藏实力,假装讲和。
这种战术看似简单,却能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胜利。无论是面对凶残的宁王,才是无恶不作的悍匪,示弱都是王阳明的绝招。
王阳明说:“信而从之,则堕其计矣”。
当年的宁王误认为王阳明很弱,结果被王阳明一把火葬送了整个军队;悍匪们认为王阳明很弱,结果半夜王阳明就率军偷营,匪军伤亡惨重。
谁笑到最后,谁就笑的最好。一时的狼狈,是为了最终的胜利。
我们身边那些稍微受到冒犯就会发怒的人,也总是被怒火控制,最终一事无成。
被怒火填满的大脑终将无法思考,因此,聪明人总能凭借示弱的智慧纵横捭阖。
成大事者,当以大局为重,拿得起,放得下。
真正的强者,早已学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将自我隐去。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王阳明所说的:“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人为什么需要有一个信仰?
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在人们无助的时候给予力量,在你茫然的时候为人们指明方向,在挫败的时候让人们坚强的一种思想方式或者精神寄托。
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寻得。——《年轻的教宗》
宗教吗?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定义,宗教不过是人用来麻痹自己的东西,是“人民的鸦片”,那么按照老马的观点,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人民不再需要麻痹自己的东西,宗教就会消亡了,至少社会越发展,宗教越式微。
但几百年过去了,宗教没有消亡,不管是贫穷的社会,还是富足的社会,宗教一直有它的立足之地,当然,也经历着危机。
教宗的成长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追寻内心信仰的过程,而不简单是一种宗教的皈依。
神,作为一种有着超凡力量的人格的存在,早已在现代社会的钢筋水泥中消散了;
然而作为一种信仰,神却存在在每个人的心里。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至亲缠绵病榻之时,现代医学宣布无能为力之后,在病人的床边祈祷,祈求冥冥之中有神明能让病人康复;
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工作场合或者重大事件的关口,在事情发生之前心里默默祈祷,有什么能保佑自己安然度过;
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在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渴望着,自己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遭遇生活的重大挫折的时候,希冀有力量能帮助自己走出来……
这些,都是人心里非常隐秘而深藏的部分,就是信仰。
信仰不只体现在这些关键时刻,在日常生活里也无处不在。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该怎样做。
只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让“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变成了“放纵自己”。
因为内心最强烈的声音,往往指向最容易的路径,最容易实现的方法,而在这个声音背后,微弱地提醒着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内心深处的声音。
其实人一直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人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一定有信仰。
现代社会给了人很多的权利,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却某种意义上造就了堕落。
自由主义成了很多人纵容的借口,“多元化”变成了“恶”的幌子。
无私的爱是存在的,是玄妙的。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一直没有结果,因为这本就是个没有结果的命题,这是个相信的问题。
无论是孟子举例说,看见有人掉入水中,那一刹那救人的冲动,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还是人性恶论指出的人的种种残忍,都是一种事实,并不是一种证明。
因为这些是无法证明的,正如很多人要求证明上帝存在,教宗给出的反驳是:你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
神存在与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重点在于,你相信什么。
人心的复杂是没有科学能解释的,即使最前沿的心理学也不能。
这一丁点的不忍,这一刹那的冲动,这第一反应,这内心深处的声音,就是基督教中的“主之所在”,是佛教的“善念”,是孔子的“仁”,是孟子的“四心”,是王阳明的“良知”。
信仰,给人生提供了彼岸的方向。
人是一种矛盾的存在,是“兽性”和“神性”的结合。
但在终点的选择上,并没有不同。
所以海德格尔才说,此在,向死而生。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无论生前多么显赫,身后都是同一个结局。
这样的结局是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年轻的时候相信“付出就有回报”,上了年纪会觉得,很多事情远比努力重要,比如机遇,比如选择。
人所能把握到的东西太少了,世间哪有什么所谓客观规律呢?面对命运,权力、财富,全都无计可施。
对那些不能左右的、不能把控的东西,人要如何自处?
如果事事苛责,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很累?还值得过下去吗?
明智的人想办法打开除了人生之外的其他维度,例如儒家的“天”“自然”,道家的“道”……
马尔克斯的一句话:“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屏障,父母不在了,我们就直面死亡。”
多少人为了这句话痛彻心扉,但实际上,这句话恰恰是对死亡的掩盖。
不是父母不在了你才面对死亡,而是经历了至亲之死,才让你思考死亡本身,而不是像谈论其他人的死亡那样,把死亡当成一个“事件”,而非宿命。
死亡,一直都在。
有人提出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意在说明,圣人也如此。
孔子用“天”和“仁”给人生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经历内心足够的修养,达到“成仁”的境界,就不需要再为因着死亡的来临而退出这个世界而惶恐,因为你已经有了其他的世界。
只有一个世界的维度是可怕的,如果死后没有归处,意味着人要穷尽一切可能满足今生所愿,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弥补,正义一旦迟到,意味着永远缺席。
没人愿意过这么沉重的人生,人的一生总是有缺憾的,面对这些缺憾,在另一个维度留有希望,是人类独有的智慧。
信仰,不是出于一种对人格神的崇拜,不是因为某种“神迹”让人们相信,而是人们愿意相信,人们选择相信。
因为这样能给人以尊重,给人以慰藉。
正如教宗在一个战乱持续了12年之久的非洲国家布道说的那样:
现在看向你身旁的人,无论是谁。用愉悦的双眼注视着他们,并铭记圣奥古斯丁说过的话:“你若寻求他,他必使你寻见。"
神明,无处不在,在你喜欢做的事情上,在为了理想的拼搏里,在关心牵挂的目光中,在微笑上翘的嘴角边……
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是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一样,“让子弹再飞一会 !”在和其他人的相处中,也能学会以礼待人、保持谦卑。
人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一定有信仰。
神存在与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重点在于,你相信什么。
信仰,给人生提供了彼岸的方向。
人是一种矛盾的存在,是“兽性”和“神性”的结合。
信仰的意义有时比物质更重要。
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信仰是人的灵魂。
有信仰,人就有了灵魂,人没有信仰,人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信仰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信仰可以打败一切敌人。
爱党爱国爱中华,任何时代,信仰都是极其重要。
物质匮乏年代,信仰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贫穷落后年代,信仰可以打败一切敌人。
物资充裕年代,信仰可以让社会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信仰能让社会道德高尚.文明礼仪.安定团结.和平稳定。
我是圣玛田商学园
在这里与您一起日日成长。
在这里昱辰已经践行日日精进第:807篇文章;
每天解决一件事情,每天只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度思考。
我们上的传统大学都可以毕业,开往人生成长的这条道路永远不会毕业。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阅读是升级自己大脑“软件”最快的方法,写作是让人心智模式变得更强大最好的途径。
如果你认为升级自己大脑没有用的话,那就只能去感受什么叫做无知了。
内在决定外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人的一篇文章,一本书写下来将近要1天或着1年3年时间,我们通过很短的时间阅读完毕,相当于吸收了他人很长时间的成果积累,充实了我们自己的人生前向道路。
升级了我们的 认识,从而让我们自己少犯错,少走弯路。
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不就相当于多活了N多次人生吗?
还有比升级自己思维认知更好的事情了吗?
人与人的区别不在外在,只在内在。
内在丰盈,外在自然富足。阅读输入正能量,写作发酵正能量,输出滋养正能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培育智慧的土壤就是:感恩 利他 慈悲 精进 自律 自省 自尊 敬畏
找到高我,认识高我,活出高我,成为高我。
让我们一起开启觉醒的模式,打开成长之“灯”,让我们彼此都成为那道光,活出那道光,照亮前向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同时也照亮我们自己。
如果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无需感谢。诚挚希望您点击“在看” 或着转发。 感恩使人愉悦。
分享使人丰盛。越感恩越拥有,越输出越强大。
智慧来自与利他,成就他人,幸福自己。
生命影响生命,精神唤醒精神。
图片以及部分章节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感恩阅读与分享,欢迎随喜转发。
您的分享转发将会改变另外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让你我的爱流动出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