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家人和温州两家人什么关系

2012年秋天,一部讲述浙江温州人白手起家闯荡商界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李立群饰演的周万顺和殷桃饰演的周阿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在全国荧屏上火了一把。时隔3年,原班人马创作的电视剧《温州两家人》同样登陆央视热播,明晚将迎来大结局。

近日,时报记者专访了两部“温州系列”的出品人歌亮传媒董事长赵顺亮。他告诉记者,不同于第一部的故事,这次把目光对准了低潮期的温州商人。主创人员通过多次走访温州,采访了百人以上,才创作出了剧中侯三寿(郭涛饰)和黄瑞诚(任程伟饰)两个典型温商,“他们的原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温州企业家的艺术形象。”同样从温州走出的赵顺亮表示:“温州人在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上信誉掉下来很多,坚持拍摄《温州两家人》,就是重塑‘诚信’二字的精魂,就是要把全新的温商给全世界看。”

出品人坚持拍续集

劝说编剧高满堂长达半年

《泰囧》火了,之后的《港囧》却被观众吐槽;《甄嬛传》火了,今年《芈月传》又让人大呼失望。原因不外乎前作太经典,导致续集很容易被外界评为“狗尾续貂”。2012年《温州一家人》在全国打响后,许多人劝赵顺亮见“好就收”,他却坚持要做第二部。于是这部以侯三寿和黄瑞诚两个亦敌亦友的温州企业家为代表的《温州两家人》,上个月在央视一套播出。

为什么要坚持做温州题材?赵顺亮说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地道的温州人,在瑞安读到小学四年级便结束了学生时代,跟着大人学做木材生意。因为家庭贫困,15岁就开始摆地摊,离开家乡到湖北的他又瞄上了国营商店。但和《温州一家人》中的主人公一样,他的货物在那个特殊时期全部被查封,最后他做起了凉鞋生意并成功卖给了外国商人,赚到了第一桶金。

“作为一个在外经商打拼多年的温州人,我特别能够理解温商创业的艰辛,我自己绝对比周万顺苦啊!”在逐渐接触到影视产业后,赵顺亮联合制作人侯鸿亮、导演孔笙、编剧高满堂等知名制作人,最终完成了荣获2013年电视剧飞天奖、白玉兰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温州一家人》。

由于第一部电视剧叫好叫座,赵顺亮马上想到要继续拍摄这个故事,但却遭到了编剧高满堂的反对。“他跟我说,从来没有一部电视剧的续集,能超过第一部!阿亮,我不做了。”赵顺亮却认为,《温州一家人》讲的是温州人的原始积累,从无到有,但2008年温州人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遇到了最大的挑战,这背后还有更丰富的故事。

“金融危机前温州人是很讲信誉的,但一夜之间破产的人太多了,信誉度也掉下来。但温州商人没有放弃,我就想把全新的温商拍下来给全世界看。”就这样,赵顺亮花了半年的时间与高满堂反复沟通,希望能由他继续操刀第二部的剧本创作。2013年春节,赵顺亮还特地跑到高满堂在大连的家中,又一次与他讨论剧本,高满堂最终答应先采访再决定是否要做。

“出走的眼镜大王”成原型

低潮期的温州更有故事

《温州两家人》第一集中,侯三寿就是从事服装行业的成功温州企业家,正在邀请美国前总统为自己的品牌代言。这一段就是引用了温州人扬名海外的真实案例——2000年初,温州法派西服总裁彭星正式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代言,并获得白宫回函,最终克林顿亲自接见。这一举动让当时的温州企业在国际名声大噪。而这样的真实故事在《温州两家人》里不胜枚举。

“经历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温州处在了低潮期,但低潮的时候才更有故事。温州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的低潮又引人深思:中国人的心态、中国经济的心态是不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编剧高满堂为了再度创作,花费一年半时间走访温州及法国、美国、南非、坦桑尼亚等国内外地区,将欧盟鞋业反倾销、民间高利贷风潮、光伏产能过剩、炒房团等真实热点事件都融入到剧本中。“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写照啊!”高满堂说。

剧中,被发小亲切叫做“三猴子”的侯三寿,有句台词是“头上顶个猴,怀里抱个猴,屁股底下还坐只猴”,虽然精明但是“贪大求快、盲目发展、一味扩张”,是21世纪初一部分温州人的代表。赵顺亮说:“我认识的很多温州老乡在那几年是膨胀的。但恰恰相反,企业要长远发展还是要稳打。”在剧本筹备过程中,赵顺亮和制片人侯鸿亮、编剧高满堂等人一起在温州企业中寻找故事,“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破产逃走’的胡福林。”

2011年9月,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联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媒体普遍把“眼镜大王”的出走形容为“负债20亿跑路”,温州企业生存和融资困境一度成为舆论聚焦。“他出国时他老婆非常不认可,和剧里袁咏仪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但聊下来我知道他为人很好,当时的出走也不是有意的。”赵顺亮告诉记者。当年10月,胡福林回到温州,并开始打造皮革鞋料市场,力图重振企业。

三代温州人成就梦想

全国再次热议温州效应

除了众多鲜活的温州商人被浓缩在两个主角身上,《温州两家人》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描写了当下逐渐开始活跃的第二代温商。高满堂在温州采访时发现,一些拥有数亿资产的“温二代”“温三代”商人非常低调内敛,但他们同父辈一样敢于面对现实,充满商业头脑,有着积极上进、永不服输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又拥有父辈所不具备的高学历和开阔眼界,“我认为这预示着温商更加光明的未来。”

剧中黄瑞诚的儿子黄小威有一段拜师学“补碗”的桥段,就是根据85后温商卢成堆的真实故事改编的。2009年,卢成堆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餐具美容师欲传一手绝活》的报道,讲的是外地一个名叫尚建伟的人,能够将任何破损的盘碗翻新。卢成堆不仅拜师学艺,还和尚建伟合伙做大了这门生意。

2012年,卢成堆想为餐具修复生意融资500万元,当时的过程还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为《温二代融资记》。和剧中背景相同的是,当时温州正陷入金融风波,借钱成为了最敏感的字眼。但最后,凭借坚持的信念,卢成堆和合伙人还是成功开起了“瓷爵士”连锁加盟店。目前,这家主营瓷器修复的企业在温州市区已与30多家大型酒店有了合作关系,在北京、上海、厦门、杭州、义乌等地拥有100多家加盟店。

不管是白手起家的周万顺,还是雷厉风行的侯三寿,或是敢想敢冲的黄小威,剧中这三代温州人都承载了背后成千上万的温州梦想。如今随着《温州两家人》的热播,温州效应在全国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作为温商原型之一的温州开元集团董事长李跃胜在观看该剧时感慨:“这部剧勾起了我对创业救市之路和‘温州精神’的记忆,而亲身经历过这些故事更是让我产生了共鸣。”

延伸

剧中事件与人物都有生活原型

王振滔

“奥康鞋业”反倾销案胜诉

剧中黄瑞诚作为温州鞋革协会会长,带头召开应对欧盟反倾销动员大会,长达6年的反倾销案最终胜诉。这就是来自于温州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著名的反倾销案。

“温州人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吓死”,《温州两家人》中的这句台词,来自于王振滔在应对欧盟反倾销案败诉后,重新上诉时面对媒体说过的一句话。2006年10月,欧盟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2年的16.5%的反倾销税。中国鞋业产业对此事表示不可接受,随后王振滔率先聘请律师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紧接着,有14家企业公开表示起诉抗辩,而国内涉案的企业达1200多家。2012年11月18日,欧盟高等法院下达判决书,终审判定奥康胜诉。王振滔之后坦言,曾经感到希望渺茫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并胜利了。

南存辉

“施耐德公司”起诉正泰侵权

剧中MGX公司高层要来温州考察包括侯三寿、黄瑞诚的公司在内的企业,两家公司积极筹备。考察当日,黄瑞诚公司舞龙舞狮好不热闹,MGX提出要检测员工人体特征,并带来律师说黄瑞诚的鞋厂涉嫌侵权。无独有偶,侯三寿的公司也被MGX公司提出服装产品侵权,实际是MGX公司逼迫他们心甘情愿提供销售渠道。黄瑞诚被叫回公司,手下给他递上MGX寄来的起诉书。同时,侯三寿也收到了同样的起诉书。这个故事来自于施耐德公司起诉正泰侵权。

从1999年开始,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曾先后在国外起诉正泰专利侵权18次,在国内起诉6次。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攫取垄断利润是施耐德在中国市场的直接目的。施耐德采用收购策略,欲扩大低端市场的份额,与正泰开始长达13年的“江湖恩怨”:1994年,施耐德希望以现金方式收购正泰80%的股份,被正泰董事长南存辉拒绝;5年后,施耐德又提出控股正泰集团51%的股份,同样被南存辉拒绝;再过5年后,施耐德把门槛降低到各占50%的方式合资,结果仍然遭到南存辉拒绝。最终,施耐德无奈放弃正泰,选择与正泰的老对手德力西以50对50的股份组成新的合资公司。

陈孝祥

“夏梦服饰”出让50%股权于外企

剧中侯三寿将合并的事情一直隐瞒并没有告诉林佳来,林佳来回到温州后,发现公司变成了鲁斯奋钧集团,公司人事也发生了巨大变故,非常气愤。温州的服鞋行业大佬们聚集在一起诉责侯三寿“引狼入室”。故事原型来自于夏梦服饰的陈孝祥出让50%股权于外企。

意大利杰尼亚集团是知名男装生产企业;温州“夏梦服饰”由陈孝祥兄弟三人创办,是温州创立最早的西服生产企业之一。2003年,杰尼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Giorgio Delpiano到中国探寻了上千家服饰生产企业,最终选择与温州夏梦服饰合作,温州夏梦服饰董事长陈孝祥同意出让50%股份,成立中意合资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业界曾一度传言,因经营理念冲突,杰尼亚要撤出合资公司的股份。但事实上,双方不仅没有停止合作,还加大了双方合资企业品牌“夏蒙”的开店投入。

李跃胜

“开元集团”联合30家企业出资救市

剧中由于银行的3亿元贷款迟迟不到,侯三寿找到银行行长,银行借口要先找一家担保公司才给贷款,指明要黄瑞诚的季诚集团担保。黄瑞诚不顾他人反对,还是帮侯三寿做了担保。黄瑞诚联合30多家资产优良的企业,联合发起设立“中小企业转贷临时周转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故事原型是温州开元集团李跃胜联合30家企业出资救市。

2011年9月底,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引发了中小企业诸多恐慌心理,作为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主席的温州开元集团董事长李跃胜率先发出倡议: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他与鹿城区工商联30多位副主席一起,每家副会长以上单位拿出2000万元,结合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设立“中小企业转贷临时周转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亲自带队走访近百家小微企业,累计发放小微企业及个人周转资金贷款337笔,金额7.95亿元,实际帮扶和解决了续贷周转资金超过10个亿,稳定了人心。据《浙江日报》

链接

《温州两家人》剧情

中国入世后,温州制衣的侯三寿和制鞋的黄瑞诚,都面临着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转型升级的困境。黄瑞诚一直佩服头脑灵活的侯三寿,多次提出合作,侯三寿却压根瞧不起他,二人在邀请前总统代言、收购酒店、开发西川河工业园等事件上展开了激烈竞争。侯三寿贪大求快,盲目发展,一味扩张,结果在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中,资金链断裂,遭到重创破产;而黄瑞诚却在抓住发展契机,壮大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时刻保持警醒,求稳求实,在金融危机来临时,顺利应变避险。身处逆境的侯三寿,仍不忘翻身还债,历经波折,终于在黄瑞诚的帮助下,使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开始偿还债务,重塑“诚信”二字的精魂。他们的后代黄小威、侯小帆也都成长为新一代温州企业家,成为振兴温州企业的新生力量。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15日 下午3:10
下一篇 2023年 3月 15日 下午3:16

相关推荐

  • 涨知识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十种常用淬火方法你还hold得住么)

    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 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种,分别是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复合淬火法;预…

    2023年 4月 5日
  • 迎接新年最火简短句子语录(新年话语大全100句)

    迎接20XX年最火简短句子语录 1. 我将我的哭泣夹在陈年的书页里,我将我的喜悦写在春日纷飞的茉莉里,我将我的忧伤寄存在冬日的飘雪里,20XX,经历了喜悦,忧伤,成长,让我们忘记,…

    2023年 3月 2日
  • 掌握这五点学会挑酸奶,挑酸奶小技巧大全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 很多人喜欢喝酸奶,但超市里的酸奶饮料和酸奶是一回事吗?你分得清它们有何区别吗?面对琳琅满目的酸奶制品,还有那些标榜添加了很多…

    生活知识 2023年 11月 30日
  • 档案在自己手里好几年了怎么办

    有一些朋友在处理档案问题,由于某些原因选择将档案保存在自己的手里。这一保存就是好几年,但是档案法里面规定了档案不能自持。那么档案在自己手里好几年了要存到哪里去? 1.档案在自己手里…

    2023年 6月 10日
  • 钓鱼丁香香怎么用

    如果你喜欢泡药酒或者制作一些窝料,那么对丁香这款中药一定不会陌生,可以说它是钓鱼中最常用的一种中药或者称为香料,而且使用方法多样,其效果也得到了众多钓友的认可。丁香可以通过不同的加…

    2023年 7月 22日
  • 翘尾巴的猴子,它要干什么呢(猴子翘尾巴的搞笑)

    说到猴子就想起了许多关于猴子的词汇,比如说猴头猴脑,尖嘴猴腮、杀鸡给猴看、沐猴而冠、猴子捞月亮等等,再沿此想下去,眼前就会出现身形灵巧、蹿上蹦下的猴子。猴子的集大成者,也就是说猴子…

    2023年 5月 27日
  • 学做开心花甲技术

    主料:龙口粉丝 鲜活花甲 配料:味精,白糖,老姜,大蒜,香葱,辣酱,鸡精 ,蚝油,豆瓣酱,香辣酱,味溢匙猪肉精粉(某宝有售),豆豉,海鲜口味汤料 大料:干红辣椒、花椒、八角、陈皮、…

    2023年 9月 13日
  • 山东秋玉米最晚播种时间(山东小麦玉米什么时候收获的)

    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山东省秋收秋种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印发《关于切实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和小麦适期晚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地统筹抓好玉米适期晚收…

    生活知识 2024年 1月 30日
  • 小孩起名俗气的名字大全

    我家宝宝终于能在早教中心上独立课程了,家长们坐在休息区等孩子下课,除了看手机的就是熟络一些的家长在聊天。我看着手机,听到坐在旁边的两位宝妈在聊给自家娃取名字的趣事。 一位宝妈说,&…

    2023年 3月 2日
  • 卤水起泡了还能吃吗,四川发生的诡异事

    做四川卤菜的人,经历过的恐怖事情之一,莫过于清早起来准备卤货的时候,却发现卤水竟然变馊了!白白的泡泡浮在卤水表面,一股酸酸的味道扑鼻而来。倒了吧,实在是太可惜,勉强用吧,也不知道顾…

    2024年 1月 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