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夏朝都城简介
学习啦——历史网 耀聪 2015-12-28 14:43:40
大禹受禅后,在安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启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大禹开国造城分州划区,为夏朝施政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历史古老而悠久,它的文化灿烂又文明。它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五千年来,大禹治水的功绩,夏朝的突出贡献,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赞扬,大禹治水的精神已渗透到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受到历朝历代的充分肯定。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禹王城),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但近年来,有些人想篡改禹都历史,说大禹的都城在河南阳城,否定禹都安邑。一些教科书上,新版的历史读物上,宣传河南阳城是大禹都城、宣传河南禹州是大禹都城。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网民在电脑上,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做为禹王乡的文化站长,禹王城遗址的文化保护员,从事夏禹文化三十余年。
我认为:夏代的历史在中国历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要说我们今天重视它,而且历朝历代的文学家都很重视它,并且作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记载。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篡改它,去否定它。历史记载是件严肃的事情,每个朝代都有写史的班子,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历史资料,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就是我国最早的史官,夏代在其后肯定也有写史的官员。
首先,从历史文献看禹都安邑的真实性。战国时期的 《尚书·禹贡篇》。就细统地、全面地对夏代的历史作了记载。《尚书·禹贡篇》载:尧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尧崩,禹服三年丧,昼夜悲泣。舜受尧禅,荐大禹改官为司徒内辅。癸酉五十载,舜崩。禅位于禹,禹服丧三年,形体枯槁而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究禹之所,禹不得已践天子位,建都安邑。战国的《尚书》距夏朝一个多朝代,是我国早期的历史文献。我们应该相信它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真实性。东周时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封泰山时和宰孔的对话中讲:“禹都安邑,商都于诧,周都丰稿。泰山梁父去都城甚远,犹且封之禅之。宰孔曰,君以为可,谁敢曰不可。”齐桓公说禹都安邑不能说没有根据。春秋同时期的晋国将安邑城分封给诸侯魏斯。魏斯在夏墟之上又建起了魏国,扩充了夏朝城池的范围,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华夏族首领,建都安邑,以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又载:“禹行从冀州开始”“禹凿龙门”等。安邑古属冀州,龙门在禹都附近的黄河狭窄处,大禹就是从这里开始治水的。他记载的禹都安邑我们相信是真实的,可靠的。北宋名相司马光在《通鉴》魏文候与吴起一文中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德不仁,汤放之。”司马光所记的夏桀之居就是禹都安邑,它的左边是河南的济源县,右边是陕西的华山,南边是河南的洛阳,北边是山西的壶关县。这样的方位,在河南什么地方能找的到?我们相信司马光的记载是准确无误的。
《辞源》是我国现代一部有权威的辞典,它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编著,到一九七九年第六次出版经过了多少学者、专家修订汇编,内容重在追根溯源,它在第一册0645页记:禹都安邑,为禹所建,在今夏县北。又记,楚国大夫屈原在哀郢九章中写,“曾不知夏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这和禹王城遗址地貌完全一致。又记,自关向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秦晋之间就是咸阳(秦都)和侯马(晋都)之间,也正好就是禹王城遗址,这和司马光记载夏桀之居方位完全一致。决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事实。我们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战国时期的禹贡篇,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现代的《辞源》不同时代的记载来看,都说明禹都就是古安邑城,今天的禹王城。
其次,从碑刻记载来看:碑刻是我国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一些重大事情都用这种形式来记载,大禹的功绩和夏朝的历史就是碑刻记载较多的。《明·重修大禹庙碑》载:三代圣帝明王,率居河东,是故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后汉·乾祐元年,重建禹庙碑》载:“昔乃庙立故都绍隆本址,历代绵邈,殿宇凋踈。”是说大禹庙一直建在夏故都原址上,历代更替,为时久远。《元·至正十四年夏县重修大禹庙碑》载:蓋盛德必百世祀,有庙则人心萃,所由来尚矣。在昔唐虞之世,洚水横流,民无底居,而天下几不国矣。大禹出而治之,然后九州以平,五行以顺,而民生衣食于棼伦修叙之中,迨于今几四千年,所谓盛德之当祀,宜与天地相为无穷也。安邑夏后氏故都,邑之人尤重事禹。后魏分其东为夏县,邑之墟故存焉。《明·平阳府志,艺文》夏县禹庙记:夏台于其中,为都会故地,实所撬撵所先及也,居夏之故墟,为夏之遗民。是说夏台就是青台,禹庙建在其上,也是都城的集会之地,大禹治水在这以前,邑民居住在夏禹废墟之上。
《清·道光十二年永济县重修禹王庙碑》载:古帝王之有庙祀也,崇德报功于礼隆矣,建于京师者,惟禹巍巍平成,至德无量,庙于安邑,祀会稽礼也。《清·夏县重修大禹庙碑》载:青台是禹治水时涂山氏望夫处,在禹旧都皇城内,以上碑刻是记载大禹的碑记,有汉代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一致证明安邑(禹王城)就是大禹的都城。你想改变禹都历史,千年石碑也不会答应。
再次,我们从禹都周边地理名称来看,每个朝代的兴亡,都会给当地留下许多演义和传说,也会给当地留下磨灭不掉的历史地名,禹王城遗址就是当年的夏朝都城,虽然被魏国、河东郡的建筑所掩埋,但地下文化层次面达2——4米,是研究考证禹都历史的文物宝库。禹妃涂山氏望夫台在皇城的东南角。天文学家陈遵妫认为:青台就是夏朝专门观测天象的场所。涂山氏经常站在青台上面望思丈夫回归,所以后人把青台也叫涂山氏望夫台。遗址以西十五里有“放桀台”,在张庄村的鸣条岗上,当地人叫桀王台。这里是夏朝的古道要塞之处,是禹都的门户,是鸣条岗的制高点,也是夏桀指挥打仗的地方。相传商汤就在这里打败了夏桀并放逐夏桀的。《清·康熙四十六年夏县志》载:放桀台是商汤败桀处,邑人为祭祀汤,并盖有尧、舜、禹四圣庙。这和司马迁《史记》“桀败鸣条、遂放而死”的记载完全吻合。遗址北有夏后氏的王陵,墓冢有八十多个,现存三十二个。
《夏县志》载:夏后氏陵寝在池下王村,禹陵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山,禹巡狩崩而葬,少康陵在河南开封府太康县,除二帝外,自启而下王陵都葬于高丘之上。每一个王朝的存在都是有陵寝之地,池下王村就是夏朝王陵之地。禹王城遗址内和夏朝有关的地方还有铸鼎之地、酒池之地、比武校场、大小官道、京城隍庙、金殿之地、瑶台、运粮河、鸡鸣关、险要门、点将台、金水桥、圣迹门等都可以证明安邑(禹王城)就是大禹的都城。
从以上史学双璧两司马的历史文献记载、建庙的时刻碑文、以及遗址周边的地理名称的记载多方证明,大禹的都城就是古代的安邑城(禹王城),这是千真万确的,毋庸置疑的,可以说禹都安邑的历史铁证如山,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至于说河南的阳城、禹州都只是大禹治水、征服三苗活动过的地方,属夏禹文化范畴,但它决不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夏代的历史久远而厚重、博大而精深,不是哪个人想纂改就能纂改的,即使你当时有权纂改,但也是不能长远的,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每个朝代的历史都有人专门编著,都有定论。如果我们都去随便去纂改它,中国的历史不就乱套了吗?学习历史还有什么作用,自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不就行了吗?了解禹都文化历史,学习禹都文化,有益于我们的民族,有益于每个华夏儿女,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纂改,误导青少年一代。
【猜您感兴趣】
【夏朝都城简介】相关文章
- 夏朝文字简介
- 夏朝都城简介
- 夏朝的奴隶制是怎样的
- 夏朝的科技与文化
- 夏朝的文字
- 夏朝的手工业是怎样的
- 夏朝历史介绍
- 夏朝部落三苗的记载
【夏朝】图文精华
- 夏朝历史介绍
-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朝历史介绍,…
- 夏朝君主仲康
- 中康,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废黜太康之后,立仲康为王。中康继位后,将都城从斟鄩(今河南偃师市东北)迁到帝丘(今河南…
- 夏朝官制是怎样的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最高统治者是王,其下设有各种职官。夏朝时期国家规模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
- 有扈氏的兴衰历史
- 有扈氏,是夏代时期一个部落或酋邦。传说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的战争。后来启以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
上一篇:虞朝的历史简介
下一篇:夏朝君主姒发
夏朝
学习成就梦想!— — 学习啦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