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情往来,彼此寒暄,人和人之间难免要说一些“客套话”。
有网友很风趣地调侃,总结了所谓十大常用“客套话”,这些话我们常说、常用,但不必当真,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是几句客套话。比如说,不太熟的朋友和你见面,说上一句“吃过饭没?来吃点啊……”不一定是真要请你吃饭;你呢,也一定是客套一下,“哎呀,不用不用,吃过了”。
再比如一个八百年不联系的朋友给你打电话,第一句就问你“兄弟啊,最近忙活啥呢?”你也心知肚明,不一定要汇报你的工作,他是有事找你。最有趣的一句客套话,朋友离别前说上一句“哎呀,今天时间不巧,改天请你吃饭哈”……这句话大家都懂,这“改天”是哪一天呀,你不知道是哪一天,他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事实就是我们都不知道是哪一天。
在中国古代,人们推崇“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即便是日常寒暄,说几句客套话,那也是有理有据,有板有眼。“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海涵”“被人帮助说谢谢,对方家庭叫府上,对方父亲称令尊,对方母亲称令堂”“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至用光临”。
好朋友第一次见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张三:“哎呀,久仰,久仰!”意思是仰慕很久了,今天终于见到了。在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叫王仁裕的文官,写了一本书叫做《开元天宝遗事》,这是一本笔记小说,里面就用到了“久仰”这句客套话。《开元天宝遗事》记述的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上包含许多社情民俗,今天看起来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让我们知道唐代的时候,人们就说“久仰”这句客套话。甚至你读到清代初期大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里面也用到了“久仰”这句客套话。
“海涵”这句客套话也很有意思,“海涵”最早表达的是“宽容大度”的意思。唐代著名文人、书法家欧阳询和其他人编纂了一部大书《艺文类聚》,里面引述了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资料,就使用了“海涵”这个词儿。到了北宋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那里,“海涵”这句话被用在了诗里,苏轼有一篇文章 《湖州谢上表》,当中有这样一句:“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你看苏轼和皇上也玩起了客套。
《湖州谢上表》是苏轼调任湖州知府时,向宋神宗写的一道谢表,就是感谢皇上提拔他,给他一个湖州知府的官职:我有幸遇到这么好的君主,有这么大的胸怀,装得下黎民百姓,装得下芸芸众生。这一句虽然是客套话,但是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又把自己从政以来的坎坷遭遇和愤愤不平写出来了,甚至还写出对时政的不满。后来,朝中其他的官员摘取了文中的诗句,以“谤讪(shàn)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成为乌台诗案的导火索。从此,苏轼的人生陷入低谷。你看,本来是例行公事,说说客套话,但没想到夹带的牢骚话闯了大祸。
我觉得古人说客套话是蛮有意思的,那种中规中矩、温文尔雅的风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栏目主持人:李振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