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军师的对决,刘伯温与姚广孝的关系,两大军师的对决刘伯温与姚广孝

两大军师的对决,刘伯温与姚广孝

明朝开国后大封功臣时,以刘伯温的定鼎之功,被封为诚意伯(伯爵),岁禄200石,官职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并没有太多实权。相较之下,李善长则是以功勋第一被封为韩国公(公爵),岁禄4000石,左丞相,统领天下政事。比较下汉朝张良的赏赐,刘伯温这个明朝“张良”的赏赐是何其薄也。

刘伯温虽然在朱元璋争夺天下之中提出了先灭陈友谅,后图张士诚,再北伐中原的关键策略,但相较李善长、徐达等人来说,刘伯温加入朱元璋集团的时间较晚,不算“创业元勋”。并且刘伯温是浙东人,而朱元璋、李善长则是淮西人,由于不属于淮西集团,在封赏功臣时,刘伯温受到了李善长的排挤,而朱元璋也更偏向“老乡”,于是便打压了刘伯温。

由于李善长的排挤,加上出于避祸的打算,刘伯温于洪武四年告老回乡,隐居山中,不问政事。但就像武侠小说中谁先金盆洗手谁先走的逻辑,刘伯温虽然有心避祸,但祸却自己找上门来。归隐以后,刘伯温先是被人诽谤用”王气“的土地营造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被朱元璋剥夺了官职和俸禄。为了避免更大的祸患,刘伯温只得亲自去南京向朱元璋请罪并定居了下来。不久后,胡惟庸成了左丞相,刘伯温大为悲戚,不久便忧愤成疾因病去世了。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曾和他的儿子谈起此事,他说:“刘伯温在这里时,满朝都是胡党,只是他一个不从,吃他每蛊了。刘伯温在这里时,胡家结党,只是老子说不倒。”朱元璋一口咬定刘伯温是因为不屈从胡惟庸而被毒死,而且大力夸大胡惟庸结党的力量,认为他们可以连皇帝的话都不听了。但从后面事态的发展来看,事实却并非朱元璋说的那样。首先,在朱元璋时期,特务政治已经初现端倪,检校对每个大臣都有着严密的检控,如果胡惟庸下毒,不至于朱元璋一点消息都没有。其次,胡惟庸虽然贵为宰相,但权势并没有朱元璋说得那么大,后面胡惟庸被以“植权擅党”的罪名处死时,连一点像样的反抗都没有,因此朱元璋所谓的“说不倒”只不过是虚言。

刘伯温之死更有可能是朱元璋的阴谋,他利用胡惟庸和刘伯温的矛盾,先是对胡惟庸进行暗示,让其对刘伯温下毒手,最后再用这个罪名来彰现胡惟庸的专断独行、横行不法,从而将其一网打尽,以达到其屠戮功臣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刘伯温之死则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两大军师的对决,刘伯温与姚广孝

姚广孝,这个大明排名第二的和尚,三教皆通,做幕后无人相识,到台前天下震惊。伴君如伴虎,他却做了朱棣一辈子的朋友,且是唯一的朋友。一辈子没有大起大落,无名时如尘埃,耀眼时光芒四射,永不衰落。

这个被人骂作阴谋家的和尚,把绵羊赶下了龙椅,把猛虎推了上去。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举兵,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派兵征伐,双方大战,互有胜负。建文二年,朱棣率大军围攻济南,三月不下。士气低沉,军心动摇。起兵造反,最怕长久僵持。留守北京的姚广孝派人给朱棣送信,告诉朱棣,帝位之争与百姓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对南京城的争夺。应该绕过坚城,直指南京,自然大功告成。

朱棣醒悟过来,立即率大军放弃对沿途城市的争夺,而是直扑南京。这就导致建文帝的军队无法凭城坚守,来阻止的军队都被拥有强大骑兵的燕军消灭在野战中。南京告破,建文帝出逃,朱棣登上帝位,大明江山落入朱棣手里。论功行赏,姚广孝当然是首功,但他拒绝了所有的赏赐。不还俗,却为官,住在寺庙,依然清贫。

姚广孝造反,只是为了造反,实现一生抱负,并不求高官厚禄和声名。而朱棣登基前没有辜负他的理想,登基后也理解他的真心,君臣际遇,世间难得。姚广孝的余生是在孤独中度过,他的家人和他断绝了关系。姚广孝把他的精力投入到编撰巨著《永乐大典》中去,直到染病。他因公外出,归途中病倒,属下护送他回京,到达城外,他却不进城,躺在病床上命令侍从做好帷幄,“陛下会来探视”。

朱棣来了,见到奄奄一息的姚广孝,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姚广孝答曰,“希望皇上能赦免季潭,放他出狱。”

季潭就是帮助建文帝逃走的和尚。

朱棣当即派人将季潭释放,几天后姚广孝去世。死后,被以文臣身份得入明祖庙,姚广孝是唯一一个。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他活出了自我,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从未动摇。

两大军师的对决,刘伯温与姚广孝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2)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6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6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