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为什么是春节发源地

千年古城阆中:“春节”发源地

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这个春节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春节前后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和《记住乡愁》第七季,让大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对春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中,“春节”发源地——阆中、“守岁”最早出现地——成都、“木版年画”发源地——开封以及“元宵灯会”发源地——南京,这些代表着春节特殊符号的地名,不仅是年味,也更是乡愁。

阆中古城的春节民宿活动(张晓东 摄)

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与四川也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联系。西汉时期,巴郡阆(làng)中人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了春节,中华民族才有了过春节的习俗,春节也才成了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胎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因此,落下闳被誉为“春节老人”,阆中被称为中国春节发源地。

落下闳用历法恒定春节

每逢春节期间,在阆中古城,人们常会看到身着吉庆古装、面容慈祥的白发白须老人,忙着给人们送发红包,恭贺新年快乐、平安吉祥——这就是落下闳的化身,老百姓都叫他“春节老人”。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真正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并沿用至今的人,正是落下闳。

据西华师大文学院教授杨小平介绍,在中国古代,每朝都采用不同的历法。商代是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日,周代是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日,秦灭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岁首,均既不利于农作也不合于四季。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至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外,还征召天下学士进京修历。

因为在观测天象上的名气,落下闳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主要承担运算工作。经多年历算测验,终于编制出一部崭新历法——《太初历》。《太初历》中,确定以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从此,《太初历》与周而复始的四季顺序紧密吻合。

根据太初历记载所画出的时节变化图

此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民间俗称过年,一直沿袭到清末。1911年,定春、夏、秋、冬四季,正月初一为春节,阳历1月1日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并正式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阳历1月1日为元旦。从此,春节正式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落下闳确立的这种历法制度,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其演绎出了色彩斑斓的春节文化,并辐射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落下闳是春节文化的象征人物,而落下闳出生于汉代巴郡阆中,也就是现在的四川阆中。2010年,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称号。

而《太初历》诞生后,落下闳便辞官返乡,终老故里阆中。当地百姓们每年过春节时,都要焚香设酒祭拜他,并在锦屏山上修建“观星楼”和铸造青铜塑像以示纪念。

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阆中成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传承至今的民俗

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城内大多由原住民居住,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民风民俗,延续着世代的市井生活。作为落下闳的故乡,春节文化的发祥地,受其影响深远。

阆中古城风光(梁德 摄)

阆中人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每到这天,乡亲们都会家家熬一锅“杂粮粥”给孩子们吃,并讲述关于吃粥这一习俗的有趣民间故事。而农历的腊月廿三、廿四、廿五,则是民间的祭灶日。阆中的祭灶仪式十分讲究,有着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等级之分。一般灶王爷神龛大都设在灶房北面或者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有些人家还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人平安无事。

在阆中的祭灶日里,最重要的便是送灶神爷了,这一仪式一般多在黄昏入夜后进行。人们为灶王爷准备糖瓜和用竹编扎成的芝麻杆和喂马的草料,并用糖涂抹于灶王爷嘴的四周。相传,灶王爷会在这天上天庭回报每家每户的状况,涂糖则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为自家多说几句好话。晚上时,每家每户就在院子里堆上芝麻杆和松树枝,将灶君请出神龛,与纸马和草料一起焚烧,以表示送灶君。每年除夕这天,人们再在灶前烧香点灯进贡果,进行“接灶”,将新的灶神爷像放上神龛,以求给新的一年带来吉祥。

在祭灶之后,人们就要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每年农历腊月廿三开始直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时间称作为“迎春日”或者“扫尘日”。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而真正的除夕之夜,则成为过年里最期待的重要部分。在古代,人们也将过除夕称之为“守岁”。这一习俗最早始于唐朝,在诗人孟浩然的诗里便有提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阆中老街上的《亮花鞋》表演

阆中人认为只有过了二月二春节才算过完的。因为二月二时正处于惊蛰前后,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相传这天,人们曾用玉米炒成玉米花救出了被玉皇大帝惩罚的玉龙,使得大地又开始被春雨滋润。而这一习俗一直被延续下来,每年二月二,人们都要炒玉米花来孝敬玉龙,“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这一民谣一直流传至今。

浓浓的过年“原”味

阆中曾为历代帝王统治西南一隅的重镇,辉煌的历史文化表现在春节民俗中,自有不同一般的特色。

春节前夕,阆中古城乡不论街院、农家,都有挂花灯迎春和家家户户写春联、贴门神的习俗。“正月初一是最忙碌的,好多事情都要去做”,阆中退休教师侯兴国说,当地的风俗初一要捡柴、挑水、看耕牛。空手出门,抱柴回家,挑水入户,都是对来年丰收的希望。

除此之外,正月初一、二月初二,男人在家收拾家务,女人都会穿上新花鞋上街赶场。女人们通过抬脚、举步、伸腿等动作,比赛谁的花鞋做得巧,谁的鞋花绣得美,然后大家在一起载歌载舞,期盼风调雨顺,期盼来年安康幸福。年轻姑娘们还会以亮花鞋为媒,吸引情郎们的目光……这是阆中古城延续千年的“女人场”。

“过年城里耍灯戏非常多的”,阆中是灯戏发祥地,城内街头巷口、乡间院坝晒场随处可见川北灯戏。

“小时候最期待灯会了。”侯兴国回忆道。古城以前在初十到十五有灯节,城隍庙前摆放360盏灯,灯油燃尽时,面粉做的“灯盏”烤成了又酥又香的面饽饽,看灯会的人都争着吃,以求来年无灾无病。

“现在的灯会变成了‘提灯会’了。”侯兴国说。正月初二晚上,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组织都举着牌灯、提着彩灯、舞着龙灯的队伍上街游行,各家也会提着精心糊制的各式彩灯上街,大街小巷成了灯的河流。

“特别是游百病,是阆中独有的春节活动。”侯兴国说。每逢元宵节的次日,古城中男女老少倾城而出,数十万人相伴徒步登临锦屏山、白塔山、大佛寺、玉台观等处游览,“俗称经过此日一游,身心皆健,百病俱无”。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亮花鞋、舞草龙、游百病等众多春节民俗活动,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具有标本意义。

阆中的独特韵味

两千多年来,阆中一直是西南地区的军事要冲。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大巴山脉、剑门山脉及嘉陵江水系交汇,形成一个严密的空间,北面的高山峻岭阻挡了寒风,嘉陵江滋养了土地,为阆中打造出极好的生态环境。“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水势、人文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与老庄哲学中“天人合一”之境界高度契合。

水绕三方、山围四面的阆中古城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区。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阆中古城全景(王玉贵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阆中古城形似太极图,嘉陵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古城处于龙背之上,按照传统风水学说,这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其城内的布局也颇有讲究,全城的中心点位于“中天楼”,是古城主干道的交汇处,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尚中”的理念,“中天楼”即为城中正穴,与风水学中“天心十道”之理念不谋而合。整座古城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四方街道为纽带延展开来,并与四面环绕的山峰相衬,一派自然和谐的胜景。

阆中古城(四川省委宣传部 供图)

阆中历史上出过两对兄弟状元——唐朝的尹枢、尹极,和宋朝的陈尧叟、陈尧咨,此外还有115位进士、404名举人、317名贡生,在民间,人们相信这与古城独特的自然风水有着密切关联。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年 2月 3日 上午9:12
下一篇 2023年 2月 3日 上午9:18

相关推荐

  • 辽的都城在上京还是中京,辽上京为什么是第一座都城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也多次改编成电视剧,乔峰又叫萧峰,其祖先就是契丹人。契丹人构建的辽代,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也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辽代都城的构建位置朝向问题。 …

    2023年 6月 8日
  • 如何正确清洗抽水器水管,保持水质健康

    摘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抽水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使用,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使用抽水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杂质和污垢会沉积在水管内部,从…

    生活知识 2024年 1月 29日
  • 西安电动车摩托车物流托运

    摩托车分为男式摩托和踏板摩托车,摩托车托运不能带汽油,男式摩托放空汽油可以叫物流帮忙放空,也可自己放空,比较好操作,但是踏板摩托车放空汽油较为麻烦,一般建议自己把车子骑到修理部把汽…

    2023年 3月 8日
  • 广西十大特色美食你知道几种

    广西,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不单单是造就了广西山水梯田的壮美,还养育了一方人,滋生了万种美味,这里的传统特色美食让众多食客赞叹不已,味道独树一帜。 下面…

    2023年 1月 26日
  • 从釉面鉴别古瓷真伪(最直接鉴别古瓷的方法)

    在鉴别古代瓷器中蕴含着很深的学问,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积累,除了掂重要、看器型、看釉色、看款识等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闻气味”。 很多朋友会好奇,瓷器不是没有味道的…

    2023年 7月 29日
  • 食品开封后提前变质 保质期内为何保不了质

    2019-10-31 13:08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大桶油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18个月,用了不到一年就闻到了哈喇味;一袋米保质期写着12个月,开封后还没半年就发霉甚至长虫了;明明…

    生活知识 2023年 7月 17日
  • 适合做沙拉的十种蔬菜品种

    现代人的饮食摄入越来越多元化,沙拉成了很多年轻人和轻食主义者的心头好。作为蔬菜种植者,紧跟新时代的饮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适合做沙拉的蔬菜的售价比普通的蔬菜售价更高,当然种植难度相对…

    2023年 4月 27日
  • 水果分哪些种类

    水果从味觉上分为甜味和酸味,是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也分为温性水果、中性水果和寒性水果。 温性水果:苹果、荔枝、桃、龙眼、水蜜桃、金桔、樱桃、板栗、释迦、红枣等。(适宜人群:各种体…

    2022年 12月 24日
  • 厕纸该不该丢马桶里直接冲走

    畅谈关于装修的那些事,分享装修的各种经验和知识。大家好,我是畅谈装修,关注我即可了解更多关于装修的那些事! 如果现在在最近几年购买的马桶,使用时不能把厕纸冲掉,很明确地告诉你这不是…

    2023年 3月 7日
  • 中国首办边界合作国际研讨会

    由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边界合作研讨会于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边界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14个邻国及周边国家的边界主管部门官…

    生活知识 2023年 6月 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