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方言词典

出生于淮安的作者吴承恩在其作品《西游记》中用到了很多的淮安或江淮一带的方言,比如下文:

>(八戒)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第二十三回)

>(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怪),可怜那小怪,汤着的,头颅粉碎。(第三十一回)

> 这大圣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把那伙贼打得星落云散,汤着的就死。(第五六十回)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结合前后文及其句义来看,我觉得,书中多次出现的“汤着”一词中的“”似乎是与其谐音的“蹚”的代字。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由于笔者从小生活在淮安(旧淮安县,现淮安区),所以只能基于淮安话对这个字做些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精准,因为即使在一个大的方言区,每一个相邻的小区域之间也会有其细微的差别,更大级别的区域之间恐怕差别更大。

在淮安话中,这个字发音与普通话一样,但声调不同,读Tàng,为去声。

根据我生活中的体验,可以这样定义这个字及其代表的含义:用一种物体的末端去“触摸”或“扫、拨”另一个物体。

如果果真是“蹚”字的话,那么,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看,它的原义显然是指腿部的末端“足”,但实际上可以引申到其它的物体上,比如,一根棍子的末端,手臂的末端“手”,等等。

在淮安话中,这个意思可以用在两个方面:

其一,有“探”的意思,就是在视觉不及的状态下用触觉或者间接地用触觉试探着发现东西和了解状况,然后再做出进一步的动作。除了上文所引《西游记》的例一之外,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

>在水下用脚tang一下河床,以了解深浅、平凸和有否障碍物,与普通话“蹚着水过河”应该具有相同的意思;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蹚水过河

>为了安全,黑暗中下楼梯时需要用脚蹚着走;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黑暗中可以用脚蹚着下楼梯

>当然用手也一样,可以去tang一下看不见的地方,试探好了以后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用舌头的末端舌尖也可以“tang”,试探一下食物的凉热冷烫,鱼肉里有否鱼刺,等等;

>通过拐杖等类似的工具间接地触摸、试探目力或肢体所不及的地方,也一样是tang。比如,登山杖是手的延伸,除了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和借力之外,也是探知路况的好帮手。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登山杖是手的延伸,除了支撑身体保持平衡或借力之外,也是探知路况的好帮手

>试探这个意思也得到了权威字典中释义的印证,甚至被引申出更抽象的意思,比如,用一支部队的末端——先头部队去探知前面未知的军情和路况,可以叫做“蹚路”;

>普通话中还有“蹚浑水”一说,因为水浑,所以目力不能及,用“蹚”字最为恰当;

>评论区的网友提示了我,淮安话中还有“去tang tang他的口气”这种表达,口气即语气、口吻,指话语中所透露出来的想法和意思,也即“言下之意”,所以,这句话的整个意思就是用言语去试探对方的想法与意图。在这个用法中,已将tang所表达的“探”的意思引申到了更加抽象的地步(语言是思想的“末端”)。

其二,带有一定击打、碰撞的意味,可以是用脚或其它物体的末端扫打另一个物体,比如上面所举《西游记》中例二和例三,皆是用棒子的末端通过“扫”这个动作(不是捅)击打对方。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孙悟空的金箍棒

当然,也可以是被动或无意地被击打,比如,被某个物体很小一部分的末梢和边缘碰到,都可以说“蹚着”了,比如,别人在舞棍弄棒,不小心末梢碰到了你,那么,就可以说成“你被他的棍子蹚到了”或者“他的棍子蹚了你一下”,如果是棍子的中间或主体碰到了你,就不能叫“蹚”,而应该说“打到了”或者“碰到了”。

此外,武术中的扫堂腿,按照权威解释,是指用一只脚或小腿的一部分猛力横扫以击打或绊倒对方,但我觉得,“堂”字似乎字义不明,关联不清,根据其动作式样,用“蹚”字也许更合适、更恰当。

生活解字:汉字“蹚”在江淮方言中的解读

扫堂腿击打对方头部

总而言之,我觉得,即使不用脚,用其它物体的末端也可以用“蹚”这个字,淮安话中的“tang”疑为普通话中的“蹚”字,但比蹚字的意涵更为广泛。

(文中图片取自网络,告知侵权必删)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谈人生体验,生活感悟,科学见解,文化感想,时事看法,读史心得,社会见闻,岁月记忆,文体观感,语言解读,游历感受。东拉西扯,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12)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5日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5日 上午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