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电视剧

3·15打假进行时 影视圈的这“三大假”必要严打

3·15打假正在进行时,影视行业从近年开始出现了“三大假”让行业一片哀嚎。

假人设

3·15打假进行时 影视圈的这“三大假”必要严打

高学历人设、魅力大叔人设、知识分子人设、文艺女青年人设、好丈夫人设、贤妻人设、恩爱夫妻人设……提起这些人设代词,观众总能对上几个演员的名字。无论是刻意打造还是偶然形成,人设已经成为明星艺人不可缺少的定位和标签,且大多数明星都靠短期的人设圈了粉,收获了人气热度和观众的喜爱。

可长期的事实却是,演技好、高学历的翟天临确认学术造假,优质大叔吴秀波深陷出轨门,居家好男人高云翔涉嫌性侵,“乖巧夫仔”蒋劲夫卷入了家暴案……

其中尤以翟天临学术造假、学霸人设崩塌为甚。可能翟天临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网友无意中的提问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成为揭开他假学历、假博士谎言的开始,从而也使自己步入艺人生涯的转折点,甚至由此牵连出国内教育体制的沉疴痼疾。

舆论反应之大,教育部也为此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应翟天临学术不断事件。由明星人设之假,牵涉领域之广,这也是第一次。

十个人设九个崩,近两年,随着演艺圈人设翻车事件的不断上演,明星人设形象与本人真实情况的疏离和反差逐渐暴露,人设越来越卖不动了,明星所展示出的个性形象也不断遭到观众的质疑。

人设毕竟是一种角色设定,让明星在框架内说话行事,有助于形成记忆点、博好感同时也很容易限制演员的戏路,而且一旦人设崩塌,不仅商业价值大幅下跌,其演艺生涯也很可能就此终结。

假流量

3·15打假进行时 影视圈的这“三大假”必要严打

围绕明星的除了假人设还有假流量。

流量明星横行的时代,流量造假也应运而生。2月23日,央视新闻曝光了流量明星蔡徐坤的一则数据——蔡徐坤新歌视频在微博发布后,转发量超过1亿,以目前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1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假流量也揭开了一条真水军产业链,明码标价、成本低廉的转发、评论、点赞等“生意”浮出水面,而微博则成了这场流量“竞赛”的滋生地。

如今,无论是流量明星还是由此引发的流量造假都越来越受到排斥甚至抵制,那些狂热于刷榜刷量的粉丝们为了自家爱豆的形象和前途也该收收手了。

假数据

3·15打假进行时 影视圈的这“三大假”必要严打

在影视行业,还有一条更为庞大的数据造假产业链,那就是票房造假、收视率造假和播放量造假,影院、电视台、视频网站全部牵涉其中。

其一是假票房。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影视行业是一个以数字看成效的行业,毕竟600亿的票房比9分电影更直观。尤其是在前些年“唯票房论”盛行、票房以每年30%速度疯狂扩张的时代,所有人都在为“票房数字”奋斗,忽略了影片内容的打造。

于是,换着花样为票房注水成了圈内人心照不宣的套路。无论是锁场、退票门等事件频发,还是片方买场、填场等小动作,一切都是为了好看的票房。

甚至有业内人士称,现在没有哪部影片敢说自己的票房不含水分,区别只在于多少。

刘若英导演的首部电影《后来的我们》就在预售期被曝出片方利用大批购票然后再退票的手法刷票房,疑似恶意退票数量高达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

其二为假收视率。相比之下,收视率的造假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2016年,王长田就曾说过“我们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而光线传媒退出电视节目市场,很大一部原因也是因为此。

去年9月,郭靖宇导演公开发博揭露电视剧行业收视率造假一事,正式揭开了电视台的数据黑幕。

对此,总局不久后便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对收视率(点击率)造假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与此同时,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该系统可以获得大样本用户的收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用户数以及收视率等多项指标,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收视造假现象。

其三为假点击量。2018年9月3日,爱奇艺官方发声明称:告别唯流量时代,爱奇艺正式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与“唯流量论”的对抗。今年年初,优酷也宣布从即日起(1月18日)关闭前台播放量,以热度指数代替原有的播放量指标。

当下,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已经是人人喊打的舆论局面,“告别唯流量论”的行业共识和机制正在逐渐建成、完善。

行业弊端是根本,仍需同志努力

从以上这三大方面,可以看到影视行业的弊端所在。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中,影视行业光鲜亮丽,遍地是油水,也正因其有利可图,才让那么多人能够钻起空子,弄虚作假,甚至违法犯罪。

究其缘由,这和目前国内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关。自2002年,《英雄》开启国产商业大片时代以来,伴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改革,其快速发展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因而,行业的规范化有待完善,行业的运行机制尚在建立之中,与行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尚在匹配之中。

票房、收视率、点击量等数据造假几乎成了常态化,且背后都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全盘端起,在现阶段并不现实。只能靠每一个环节的改善,以及所有参与人员的自觉。当行业肃清之风兴起,假象也必定现行。

综合自:传媒头条(www.cm3721.com)/百草「 315在即,影视圈的这“六假”要严打 」一起拍电影(yiqipaidianying)/打假队长嘉木西 「 315,影视行业打假大事记 」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2日 上午11:15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2日 上午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