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这一天,是太阳最靠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自此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太阳越来越充足,按照道理讲过了冬至应该逐渐变暖,冬至是最冷的一天才对啊,可事实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节气,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起,大寒止。但是在古时,二十节气却是从冬至开始的。
冬至是最初的两大节气之一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最早的时候只有两大节气,这要追溯到春秋时期,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一年中总有一天日影最长,有一天日影最短,于是人们就把日影最长的这天定为了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了夏至,这便是最初的两大节气。
古今二十四节气的演变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二十四节气之说,真正确立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大概是在我国的西汉时期。当时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方法依然是以土圭测日影,将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间隔平分为十二份,平均每个节气大概15天左右,这就是我们最早的二十四节气,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订立的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黄道”一圈正好是360°,时间上则是一个公历年的时间,把春分时太阳的黄道位置定为0°,每过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
虽然古今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如今的方法更加精准,不受天气(有无太阳)的限制而已。
冬至为什么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地理的角度讲,冬至这天是太阳离北回归线最远的一天,也就是离我们最远的一天,所以按照道理来讲冬至这天才应该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才对,为什么每年最冷的时间要到一个月左右以后呢?
其实啊,地球的温度不仅仅是受太阳光照的影响,还和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等诸多因素有关。而每天的气温变化主要和太阳辐射的热量与地球散失的热量有关。
进入冬季以后,昼短夜长,太阳的辐射角度变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太阳辐射到地表的热量小于地表散失的热量,所以气温会越来越低。即使过了冬至,太阳辐射的能量依旧低于地表散失的能量,所以气温还会继续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辐射角度越来越大,辐射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等到大于地表散失的能量以后,气温才会逐渐升高。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样一句俗语,这吃了冬至饭好理解,一天长一线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线是时间单位。古时男人下田劳作,女人则在家缝纫做女工,用的线长度也有讲究,太长了用着不方便,太短了又要频繁穿针,比较麻烦,所以平均一根线的长度大概是二尺左右,缝完一根线的时间大概是两分钟左右。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过了冬至,每天白天都要长上那么两分钟。
好了,关于冬至的介绍就这么多,你们那里冬至又有什么习俗呢?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